重慶:疫情期間銷量不減還增收擴產茨竹鎮同仁村淡水小龍蝦“登上”央視 |
2020-05-25 11: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渝北區融媒體中心 瀏覽量: 3882 次
我要評論 |
|  |
茨竹鎮同仁村龍蝦養殖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龍蝦生長情況
本報記者 譚廳 攝
本報訊(記者 譚廳)位于重慶華鎣山山麓的茨竹鎮同仁村,近兩年依托當地獨有的氣候和山水資源優勢,引進了稀有的澳洲淡水龍蝦品種,養殖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疫情期間小龍蝦的銷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今年還要擴大養殖規模。該村憑借什么實現了逆勢增長?近日,這些小龍蝦“登上”了央視的大舞臺,央視報道了該村淡水小龍蝦養殖逆勢增長的故事。
經過兩年的發展,茨竹鎮同仁村不僅實現了澳洲淡水龍蝦的規;B殖,而且還在西南片區首次實現人工繁育蝦苗。眼看著今年就可實現量產,讓農戶荷包鼓起來,沒想到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遭到重創,之前簽好的訂單一下子消失了大半。當地養殖戶也為這事兒發愁。
為解決銷售訂單問題,4月份,同仁村黨總支書記、本身也是龍蝦產業養殖帶頭人的張福均開始行動起來。他組織合作社工作人員充分開拓網上銷售渠道。辦法總比困難多,本區沒有訂單,就把搜尋范圍擴大到全市,全市訂單不足,就在臨近的省份找,最終通過線上發力加線下各渠道的助力,訂單有了起色。
張福均說,當看到訂單突破10萬斤的時候,那一瞬間感覺得救了。比去年同比增長了3萬多斤,不僅把去年損失的一部分彌補了,還小有賺頭。
訂單問題的解決,雖然增強了信心,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因為受疫情影響,目前聯系的商家對龍蝦的需求基本都集中在10月以后,尤其以元旦、春節時段最為集中。然而,由于澳洲淡水龍蝦原產于熱帶水域,如果水溫低于20℃,就會停止進食,若是低于15℃,則會直接死亡。這就意味著現有龍蝦的供應時間無法滿足客戶要求。怎么辦?養殖場的胡月動起了腦筋。
胡月介紹,“破局”的辦法就是修建恒溫大棚,可以多裝1.5—2萬斤的蝦,為了供應龍蝦訂單市場,今年計劃修建4個大棚。
據了解,澳洲淡水龍蝦的正常銷售季為7月中旬至9月下旬左右,每斤單價為40—50元之間。而隨著7500平方米恒溫大棚的啟用,銷售期可延遲到春節,那個時候的單價則高達70—100元之間。解決好最關鍵的養殖技術難題后,修建恒溫大棚所需的資金又成了新的棘手問題。茨竹鎮政府及時了解到這一特殊情況,組織了110萬元的財政資金支持他們。
“以往我們審核這類資金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次是專門開設的綠色通道,特事特辦,三天左右,就走完了全部手續!贝闹矜傛傞L譚浩說。
有了政府這個“大靠山”,張福均和他的團隊決定:在去年700畝的養殖基礎上,今年擴大至1000畝。隨著規模的擴大,當地村民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和分紅,而且基地提供的近40個工作崗位,也滿足了村民就近就業的愿望。
當地村民余東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在基地打工,每個月的工資2400元,再加上入股和分紅,一年下來能掙4萬元左右,比起在外面打工劃算很多,并且離家又近,還能兼顧家里。
目前,龍蝦基地的第一批蝦苗已經下塘。張福均告訴記者,今年,整個蝦塘初步計劃養殖龍蝦近500萬尾,成品蝦的產量預計可達30萬斤,總產值超過1200萬元。(出處:渝北區融媒體中心) |
|
|
|
資訊分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