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養殖戶的求救信:懇求再給半年時間,現在拆網箱會有很多人傾家蕩產 |
2020-05-06 21: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11032 次
我要評論 |
| 前兩年不少地方進行了養魚網箱的拆除工作,四川貴州廣西湖北山東等地都有大規模的拆除工作,據說是因為網箱養魚密度太高、飼料投喂量過大,給湖泊水庫的水質造成了影響。近日,水產養殖網收到來自云南普洱市糯扎渡庫區從事網箱養殖戶的一封求救信,請求再寬限一下養魚的時間,并且能適當給與一定的補償。
 2019年開始普洱地區也開始對糯扎渡庫區的網箱養殖戶下達了各種通知:2019年5月,景谷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局下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2019年6月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2019年5月,瀾滄縣農業農村技術局下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2019年6月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2019年8月,普洱市思茅區農業局下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2019年8月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年2月瀾滄縣農業農村技術局下達了《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2020年3月普洱市思茅區農業局下達了《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2020年4月,景谷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局下達了《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要求養殖戶在5月10日之前拆除完畢。目前的網箱養殖戶表示壓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魚價太低了,賣魚肯定是血本無歸,另一方面現在的存箱的魚規格小,賣了太可惜了,所以養殖戶發出求救信,希望能寬限到年底之前拆除,并且能給與一定的補償。
從去年當地就開始要求拆除網箱,為什么拖到現在還有很多養殖戶沒有拆?水產養殖網了解到,糯扎渡庫區的網箱養殖戶最早是從2015年開始搞網箱養殖,最晚開始的是2017年才開始搞,養殖的品種90%是花鰱,還有少部分鮰魚等品種,“養花鰱都是不喂料的,養殖戶速度很慢,養出來的就是生態魚,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基本沒有賣什么魚,投入的成本大部分都沒有收回”。來自貴州的岑松林在糯扎渡庫區有25萬平米的網箱,“網箱投入和魚苗投入加起來大概有380萬,去年賣了30萬左右的魚,還有很多魚沒有賣”。岑松林告訴水產養殖網,糯扎渡庫區大大小小的養魚網箱加起來有1000多萬平米,一共有大大小小的養殖戶500多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養花鰱,這是對水體有凈化作用濾食性生態魚,“我們網箱養的花鰱魚,不喂飼料,完全是人放天養的模式,生長的速度很慢,一般要三年時間才能上市”。目前當地網箱的存魚估計有4000萬斤左右,如果現在就賣魚的話,養殖戶加起來的損失估計有上億元,“網箱投入都是固定的,我個人在2017年底才開始搞網箱,25萬平的網箱大概花了180萬,魚苗當時的成本是7元/斤,現在成魚的價格4塊錢都不到,現在賣的話肯定要虧死了,希望能多考慮一下我們養殖戶的難處”。
 岑松林表示,現在當地養殖戶網箱里的魚普遍不算大,“放大苗的養殖戶比較少,有的養殖戶放了小苗,密度有些高,長的速度比較慢,在加上去年當地降水比較少,水里的天然餌料資源比較少,2019年的規格提升不大。如果魚能上市的話,養殖戶也愿意配合拆除的,不達標上市就賣魚,養殖戶會大面積虧損。今年受疫情的影響,當地的魚又不太好賣,收購商開的價格比較低,所以希望能寬限我們半年,到了年底花鰱的規格再提升一下,希望年底市場恢復了價格也能稍微好點,盡量地減少損失”。據了解,在糯扎渡庫區養魚的三分之二是本地人,還有三分之一是外地人,網箱有點規模的養殖戶,不是從銀行貸款就是跟親朋好友借錢,現在大家背債從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如果按照現在的拆除期限賣魚,養殖戶投入肯定回不了本,借來的錢根本還不起,“如果讓我現在必須賣魚的話,我要損失三百多萬,借朋友的錢下輩子都還不起,以后要飯都沒地方要了”,岑松林最近的壓力非常大。
 糯扎渡庫區47.3萬畝水面,其中普洱市境內36余萬畝宜漁水面,在2014年思茅區招商合作局發布了《普洱市糯扎渡庫區漁業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漁業養殖招商信息,一方面能帶動移民以及周邊農民就業,另一方能帶動庫區綠色生態產品大量供應,對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也就是在那之后,糯扎渡區的網箱養魚才開始慢慢多起來,“當初是響應當地號召到那里養魚的,有的養殖戶還辦了養殖證,現在一茬魚還沒有養完就要拆網箱賣魚,我們養殖戶太苦了”。不斷有養殖戶加入到網箱養殖的行列,剛開始有的養殖戶辦到了證,后來的養殖戶有不少人沒有證,不過地方上也沒有管,直到2019年陸陸續續開始下達通知了,“前幾天已經有個別養殖戶的網箱被拆除了,網箱被直接割了,好多魚直接放到水里了”。
 2014年12月17日發布于云南投資促進網上的《普洱市糯扎渡庫區漁業資源保護與開發》招商信息
 養殖戶羅應的《水產養殖證明》、《就業創業證》、《營業執照》
 4月24日,糯扎渡庫區養魚網箱的拆除現場
|
|
|
|
資訊分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