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指導:青緣鋸蟹的養殖管理 [閱讀率:26211] | 12-12 |
青緣鋸蟹,又名青蟹。青蟹一生經歷十三次脫殼,幼蟹時每隔4天脫一次,成長期稍長時間脫一次,成熟生殖期脫一次。[imG]upload/article/a2018121223531355.jpg[/imG]選蟹苗:最關鍵是不要有鰓蟲,發現有鰓蟲的蟹苗要剔除。識別鰓蟲:蟹的頭胸處“突起”。鰓蟲的危害:幼蟹生長慢,因為鰓蟲在蟹的鰓腔內吸收營養,導致蟹的營養供應不上,生長緩慢。鰓蟲處理:用纖蟲凈或阿維菌素。幼蟹時因脫殼快避免用刺激性藥物。青蟹的適宜鹽度:7‰至33‰之間,(約6格至25格水),均控在20‰時最適應(約16格水)。青蟹的適宜水溫:18℃或以上,均控在25℃時生長最快,不超過37℃。15℃以 [查看詳情] |
六七月份梅雨季節如何預防小白蝦、青蟹的發? [閱讀率:52449] | 06-20 |
六月份中下旬,隨著雨水的逐漸增多,浙江地區開始進入梅雨季節。這種天氣下,小白蝦、青蟹極易爆發疾病。原因是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再加上降水導致鹽度變化,會引起青蟹和小白蝦體質減弱、應激大。同時,降水與氣溫變化導致塘內有害菌繁殖速度加快,感染小白蝦和青蟹的幾率增加。一般來說,容易引起小白蝦和青蟹發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imG]upload/article/a2017062015172751.jpg[/imG]圖示小白蝦發病浮游于水面,俗稱“倒毛蝦”[imG]upload/article/2017062015173340.jpg[/imG]圖示青蟹發病貼邊1、底質差過量的投喂鮮料而很少改底,易引起 [查看詳情] |
多雨季節青蟹養殖管理技術要點 [閱讀率:53068] | 05-24 |
每年5、6月份,一般都是雨季的集中期,這段時間降雨頻繁,雨量大,蟹塘鹽度變化大。由于青蟹對滲透壓變化較敏感。大量雨水過后,池塘理化指標變化較大,青蟹調滲失衡,鰓部水腫,易造成慢走、大量進籠等問題。不僅如此,長時間陰雨天,池塘藻類缺乏有效的光合作用,營養吸收受阻,老化加快,極易倒藻。養殖水體掉清變渾濁,養殖環境難管理,料比增加。很多老養殖戶更加清楚雨季管理的重要性,因為雨季管理不當,容易出現膿蟹病蟹,損失嚴重。但因目前在部分養殖戶間流傳著“渾水養蟹,越養越好”的說法。其實不然,渾水主要是養殖水體缺乏有效藻類,自凈能力變弱,水體不穩定,加上惡劣天氣,極易返底。長期渾水,水體中的有機質增多,溶解氧 [查看詳情] |
對江蘇東臺市蹲門地區脊尾白蝦與鋸緣青蟹混養模式的思考 [閱讀率:54432] | 11-09 |
江蘇鹽城東臺市蹲門地區長期以來養殖模式都是脊尾白蝦與三疣梭子蟹混養,以脊尾白蝦為主,三疣梭子蟹為輔,但近幾年來,三疣梭子蟹由于育苗成功率低、小蟹期發病嚴重、海水鹽度低等原因,導致很多養殖戶在收捕時三疣梭子蟹產量不理想甚至是直接掛零。在這種養殖情況下,近兩年,一些養殖戶陸續嘗試從脊尾白蝦與三疣梭子蟹混養轉型為脊尾白蝦與鋸緣青蟹混養。而本人對這個養殖模式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b]1、蹲門地區脊尾白蝦與三疣梭子蟹混養模式已經多年,為何還要嘗試轉型?[/b](1)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無保障,大眼幼體轉蟹苗成功率低,大塘土池育苗成功率低,從而很多養殖戶在育苗階段就直接跌倒,而直接購買工廠苗或是育苗成功的 [查看詳情] |
青蟹養殖病害防治及養殖技術要點 [閱讀率:62885] | 06-07 |
[imG]upload/article/a2016060715200473.jpg[/imG][b]一、圍塘青蟹養殖病害防治[/b] 以日常預防為主,每隔一個月用相關藥物消毒水體,每隔一個時期在餌料中輔以藥物加以預防。以下對幾種常見病害防治作一簡要說明。(一)黃水病 癥狀:病蟹消瘦,體色暗,關節膜處呈黃色或濁白色,或關節邊緣發紅(健康的關節部為藍色),折斷關節,可擠出濁白色的膿水,打開蟹蓋,有濁白色組織液沉積,病蟹爬到塘堤或涂面上死亡。該病在5月下旬~6月初、9~10月高發,死亡率達30%~80%。是由病原生物寄生感染,再經環境因素突變誘發的流行性疾病。目前尚未有最佳藥物治療。主要預防措施有 [查看詳情] |
【青蟹怎么養】鋸緣青蟹最新養殖技術 [閱讀率:81921] | 02-13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21316244095.jpg[/imG][/center]鋸緣青蟹人工養殖主要的問題在于養殖所需苗種主要依賴于海區野生苗,雖然也有少量人工繁育的苗種,但往往因鹽度差造 成規格不齊、數量不穩定等。鋸緣青蟹根據不同生產階段,主要 分為精養模式和蟹蝦貝混養生態養殖模式兩種。(一)蟹種來源及選擇苗種有人工培育蟹苗和天然捕撈蟹苗。外購苗種需進行檢疫。選擇體質健壯、肢體完整、爬行迅速、反應靈敏、無病無傷的青殼蟹苗進行放養。(二)放養密度大眼幼體培育至仔蟹I期、II期,3000 ~ 3500只/㎡ ;仔蟹I期、II期培育至V期、VI期蟹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之苗種選種及運輸技術 [閱讀率:57657] | 11-24 |
一、青蟹的捕撈 青蟹養殖的苗種來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撈海區的大眼幼體(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種。人工育苗苗種整齊、純正,目前仍處于試驗階段,大規模生產性育苗技術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術尚未生產性的突破前,捕撈自然海區蟹苗和蟹種仍是目前青蟹人工養殖的主要苗種來源。 1、捕撈大眼幼體。 (1)蟹苗捕撈。青蟹產卵于鹽度較高海區,孵化后的幼體變態成大眼幼體后逐漸移向河口和內灣稍低鹽度環境中棲息,此時即是苗汛季節。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撈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網,推輯網和手抄網三種。各地根據潮流、風浪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用。 [查看詳情] |
白水病導致青蟹消瘦防治方法 [閱讀率:57698] | 10-24 |
當青蟹患白水病時蟹體消瘦,步足及內臟充滿透明或白色液體,肌肉失去彈性,部分出現潰瘍。該病在近年出現四季均發,有一定的死亡率,對養殖戶影響最大的是病蟹離水存活時間較短,商品率低。該病由病毒與病菌感染,再經環境因素突變而誘發的流行性疾病。下面主要介紹此病的防治方法,以供養殖戶參考。 防治:發病期用0.2克/立方米碘制劑和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交叉使用,消毒水體3天;及時更換新鮮海水;定期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2克/立方米消毒;飼料每100千克中添加氟苯尼考50克。 [查看詳情] |
如何繁育鋸緣青蟹 [閱讀率:57359] | 10-09 |
育苗設施準備 用于鋸緣青蟹人工育苗的育苗設施有育苗室、育苗池、親蟹培育池、餌料培養室、供水、供氣、增溫、水質分析、生物監測室、附著器等。 育苗室 育苗池、餌料培養室、供水、充氣、增溫、水質分析及生物監測室等設施。培育池以20立方米~30立方米水體為佳。 附著器 可以使用扇貝養殖籠,用棕繩等編制的貝類附著器,也可以用綠色塑料線為材料編制成的羽毛狀人工海草,長1.8米左右。幼體培育中還可用網片做防殘網,網片一般為20目的紗窗網或篩絹網等,幅長一般1米,長度可與育苗池的大小相適應,一般1米~4米,投放數量可根據育苗池內幼體密度大小而增減,一般每立方水體中投放0.5立方米~l平方米的防殘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與對蝦的混養技術介紹 [閱讀率:59682] | 09-28 |
青蟹與對蝦的混養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殘食對蝦是一個不利因素。但是青蟹多捕食一些病殘的小對蝦,對對蝦的產量和成活率無顯著的影響。有利的方面是青蟹能捕食一些蝦類不能利用的大型餌料,如錐螺、蛤仔等,而其剩余的殘渣則是對蝦的適口餌料,蝦、蟹混養就是利用其有利的因素,限制其不利因素,創造一個既有利于對蝦又適合青蟹的生存環境,以提高池塘的利用效率。蝦蟹混養可以蝦為主、蟹為輔,也可以蟹為主、蝦為輔,也可以蝦、蟹輪養;祓B池塘中也需挖1-2條縱溝或橫溝,溝寬2米、深0.5米,同時應在灘面修筑小壩或壘土堆,作為蝦、蟹蛻殼時的隱蔽場所。為了防止蟹的外逃,池塘四周用塑料布或毛氈筑成高50厘米的矮墻。以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常見病烏塘鱧魚害防治技術 [閱讀率:38863] | 09-28 |
烏塘鱧魚俗稱蟳虎(閩南語)、蝤蛑虎(溫州甌語)。隸屬于硬骨魚綱、鱸形目、鰕虎魚亞目、塘鱧魚科、烏塘鱧魚屬。烏塘鱧魚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后部側扁;尾柄長而高;頭頗寬,略平扁;口寬大,前位,傾斜;前鰓蓋骨邊緣光滑無棘;犁骨具齒;體及頭部均被小圓鱗;無側線;尾鰭基底上端有一帶白邊的大形黑色眼狀斑。 烏塘鱧魚為近內海暖水性小型魚類。大多棲息于近內海灘涂的洞穴中,也棲息于河口或淡水內。攝食蝦類、小蟹和蟹類。捕食蟹類時,有意讓蟹咬住尾鰭,突然拋尾,將蟹殼打破,然后食之。我國產于南海、東海和臺灣海峽。肉味美,營養價值高,是沿海名貴的食用魚類。 由于烏塘鱧魚主食蟹類,因此是鋸緣青蟹養殖最主要的敵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常見病蟹奴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4696] | 09-28 |
蟹奴屬蔓足類動物,雌雄同體,體柔軟而呈橢圓的囊狀,褐色,既無口器,也沒有附肢,只有發達的生殖腺及外被的外套膜。蟹奴寄生在蟹的腹部,蟲體分蟹奴外體和蟹奴內體兩部分,前者突出在寄主體外,包括柄部及孵育囊,即通常見到的臍間顆粒;后者為分枝狀細管,伸入寄主體內,蔓延到蟹體軀干與附肢的肌肉、神經系統和內臟等組織,形成直徑1毫米左右的白線狀分枝,用以吸取蟹體營養。病蟹雖一般不會引起死亡,但能影響生長和性腺發育,甚至有的蟹到成熟期也看不見精巢和卵巢,凡被感染的蟹均失去生殖能力。寄生在雌蟹的,不能育成膏蟹;寄生在雄蟹的則使其顯得格外瘦弱。感染嚴重者,蟹肉有特殊味道,不能食用。漁民稱這種病蟹為“臭蟲蟹”。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常見病黃斑病防治防治技術 [閱讀率:14081] | 09-28 |
1、癥狀、原因 病蟹在螯足基部和背甲出現黃色斑點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種黃色粘液。螯足的活動機能減退甚至脫落。病蟹食欲減退進而失去活力,不久即死亡。進行解剖檢查可發現其鰓部有時可見斑狀淺褐色異物。該病蔓延性較強,死亡率也較高。該病主要發生在水溫偏高和多雨的季節。發病原因可能是持續高溫,塘內水質惡化,溶解氧下降;投喂變質餌料或池水鹽度突降到5‰以下等所致。 2、防治方法: ①定期消毒和潑灑枯草桿菌等生物制劑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和底質。 ②投喂經消毒過的新鮮餌料。 ③及時撈除病、死蟹以防疾病蔓延。 ④疾病發生后用強克202全池均勻潑灑,其潑灑濃度為0.4×0.0000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常見病飽水病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3824] | 09-28 |
1、癥狀、原因 發病青蟹的步足基節和腹節的部位顯水腫狀。發病原因主要是突然的大量降水等造成的池水鹽度變小,引起青蟹的生理機能失調造成的。 2、治療方法 ①保持養殖池水的鹽度在適當范圍內。 ②及時地撈除病蟹,分開飼養,以免相互傳染。 ③暴雨以后及時地排掉池中的上層淡水或潑灑食鹽等方法調節池水的鹽度。 [查看詳情] |
鋸緣 青蟹養殖常見病蛻殼不遂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8688] | 09-28 |
1、癥狀、原因 病蟹的頭胸甲后緣與腹部交界處出現裂口,但不能蛻去舊殼而導致死亡。主要表現在養殖的后期嚴重地影響蟹的養殖成活率,損失很大。該病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缺氧;驚擾、強刺激等;缺乏鈣質、甲殼素、蛻殼素等青蟹蛻殼所必須的物質;體質較差或離水時間太長、水溫不適等;池水鹽度過高,換水量少,久不蛻殼等。 2、防治方法 ①根據青蟹的蛻殼特點及蛻殼周期設法調節好池水的鹽度,投放生物制劑來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和氧氣的充足。 ②蛻殼前2~3天投放生石灰,并在飼料中添加鈣質及蛻殼素等。③蛻殼期間嚴禁加換水,保持水體環境的安靜。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常見病芒病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7433] | 09-28 |
1癥狀、原因 正常青蟹的肌肉顯蔚藍色。但發生此病的蟹病狀主要表現為三種: ①病蟹步足基節部肌肉顯乳白色,蟹足基部或背甲上有白色斑點。折斷步足會有白色粘液流出,此病也稱“白芒病”。②發病蟹步足基的肌肉顯粉黃色,在蟹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現黃色斑點此癥稱“黃芒病”。 ③病蟹步足基節的肌肉呈紅色,使步足流出紅色粘液,此病稱“紅芒病”。 三種芒病發病原因各不相同: ①“白芒”主要發生在池水鹽度突然降低的時候尤其是交配后不久的雌蟹更容易發生;發生在水溫較高和雨水較多的梅雨季節或臺風雨季。 ②“黃芒”主要是因為赤潮生物感染所致,多發生高溫少雨的季節或水質惡化的池塘。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常見病寄生蟲病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6213] | 09-28 |
癥狀、原因: 寄生在青蟹體上的寄生蟲有很多種,但目前發現并影響其生長的主要有:蟹奴、鰓蟲、海蛸等。蟹奴屬蔓足類動物,常寄生在蟹的腹部,即通常見到臍間顆粒;鰓蟲屬等足類動物,通常寄生在蟹類的鰓腔內,可使蟹的頭胸甲明顯膨大隆起像生了腫瘤一樣;海蛸屬尾索動物,外形像一把茶壺,常附著在青蟹腹部的側基部。寄生蟲病一般不會使蟹造成大量的死亡,主要是損傷鰓組織,影響蟹的正常呼吸,不斷地消耗蟹的營養,使之生長緩慢、消瘦;影響蟹的性腺發育,使雌蟹不能育成膏蟹,雄蟹顯的格外瘦弱,直接影響到蟹的上市品質,嚴重的可造成病蟹的死亡。 防治方法: ①進苗時,把帶有寄生蟲的病蟹剔除掉,并在養殖過程中經常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幼體的發育速度 [閱讀率:5707] | 09-27 |
1.第Ⅰ期溞狀幼體:水溫25.7~26.6℃,3~5天。 2.第Ⅱ期溞狀幼體:水溫27.3~27.5℃,2~3天。 3.第Ⅲ期溞狀幼體:水溫27.3~27.6℃,3~4天。 4.第Ⅳ期溞狀幼體:水溫27.6~28.2℃,3~4天。 5.第Ⅴ期溞狀幼體:水溫28~28.5℃,3~4天。 6.大眼幼體:水溫26.9~29.2℃,6~7天。 幼體發育周期:水溫25.7~29.2℃,21~24天。 [查看詳情] |
不同水溫、鹽度條件下鋸緣青蟹胚胎孵化狀況 [閱讀率:5847] | 09-27 |
1.水溫25~32℃:孵化時間11~18天,孵化率80%。 2.水溫18~28℃,鹽度比重1.015~1.020:孵化時間8~25天,孵化率95%。 3.水溫24~28℃,鹽度26‰~28‰:孵化時間11天。 4.水溫26.2~28.3℃,鹽度26.3‰~31.8‰:孵化時間11~14天,孵化率84%~89%。 5.水溫24.5~31.5℃,鹽度28‰~32‰:孵化時間12天。 6.水溫23~25℃,鹽度28‰~32‰:孵化時間16天。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受精卵的發育與水溫關系 [閱讀率:5048] | 09-27 |
1.水溫16℃時,卵子的孵化時間為60~65天。 2.水溫18℃時,卵子的孵化時間為40~45天。 3.水溫20℃時,卵子的孵化時間為30~35天。 4.水溫22℃時,卵子的孵化時間為25~30天。 5.水溫24℃時,卵子的孵化時間為18~20天。 6.水溫25℃時,卵子的孵化時間為15~18天。 7.水溫30℃時,卵子的孵化時間為10~15天。 [查看詳情] |
天然鋸緣青蟹蟹苗選擇的標準 [閱讀率:5978] | 09-27 |
過去蟹苗來源充足,選擇較嚴格,作為育肥的種苗是交配后的雌蟹及體質消瘦的雄蟹,個大,均在150克以上。但在當前蟹苗量不足的狀況下,許多地區都選擇20~50克的種苗,經2~3個月養殖,也可長成膏蟹或肥蟹。種苗經嚴格選擇后,成活率高,而且也可以短時間內養成商品蟹。 種苗選擇的標準:體質健壯,無傷殘,甲殼青綠色,活力強且不容易捕捉到,肢體完整的為質量好的苗種。質量差的種苗,甲殼深綠色或綠色,有的腹部和步足棕紅色或鐵銹色,步足缺損,尤其是游泳足和螯足的缺損會影響活動和覓食,其他步足不能少3個以上,若步足斷了一半或部分傷者,須把剩余的一部分折斷至關節處,以防其流出黏液影響水質,甚至會引起死亡。折掉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幼蟹培育的日常管理技術 [閱讀率:5357] | 09-27 |
1.餌料及投喂:幼蟹營底棲生活,能爬善游,食性與成蟹相同,以投喂較大的碎貝、蝦魚肉等為主,早晚各投—次或在傍晚投喂一次。日投餌量為其總體重的10%左右,并視其攝食情況而增減。 2.水質的調控:鹽度15‰~20‰,水溫保持在30℃左右;pH為7.8~8.6;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氨氮小于0.5毫克/升;硫化氫小于0.01毫克/升。 培育期間,保持水質新鮮,每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5~1/2。進水必須經過l20目或150目篩絹過濾。 每天清晨要清除殘餌等有機碎屑和死苗,以免敗壞水質,使苗種在良好水質條件中生長、發育。 3.日常觀察: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觀察水 [查看詳情] |
天然鋸緣青蟹蟹苗的捕撈技術介紹 [閱讀率:5887] | 09-27 |
在目前鋸緣青蟹生產性全人工育苗尚未全面突破,而鋸緣青蟹養殖業又發展很快的狀況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天然鋸緣青蟹苗資源,不失時機地組織捕撈鋸緣青蟹大眼幼體,并加以強化培育成幼蟹,仍是緩解鋸緣青蟹苗種短缺的有效辦法和重要途徑。 1.鋸緣青蟹種苗的捕撈季節:鋸緣青蟹苗種的捕撈季節因地而異,在南海沿岸從4月起幾乎全年都可以捕到,例如廣東東部每年有兩次旺季,即5~7月和9~11月。 2.捕撈方法:捕撈方法因地而宜,捕撈天然蟹苗各地都有豐富經驗。這里介紹幾種常見方法: (1)蟹簍結餌誘捕:這是一種專門的作業,常在內灣或河口中進行,簍由竹編成,蟹易進難逃,誘捕時把誘餌如牡蠣肉等夾在簍內,沉沒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與中國對蝦混養的飼養管理技術 [閱讀率:5887] | 09-27 |
1.餌料投喂:在蝦蟹混養時,應以小型貝類、小雜魚、蝦、蟹等為主要餌料,也可投喂部分人工配合餌料。鋸緣青蟹攝食量還因其發育階段而有所差異,一般是隨著個體的生長而逐步增加,但日攝食量與自身體重之百分比則隨鋸緣青蟹體重增加而下降。一般來說,日投餌量(以動物肉鮮重計)與鋸緣青蟹甲殼寬、體重的關系為:甲殼寬3~4厘米,日投餌量約占體重的30%左右;5~6厘米為20%左右;7~8厘米為15%左右;9~10厘米為10%~12%;11厘米以上為5%~8%。若投配合餌料,每天需分3~4次投喂。但投喂時應注意:在高溫期忌中午投餌,且每次投餌分兩次投喂,使強弱的蟹均有得到攝食的機會。 在鋸緣青蟹放養比例較大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與中國對蝦混養的池塘條件與苗種放養 [閱讀率:5445] | 09-27 |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一般4.5~10.5畝,大者可20~30畝,不宜過大,底質以松軟的泥沙質為好。池塘水深在1.2~1.5米,換水能力達20%以上。堤壩四周內側設置塑料片、水泥板、竹籬笆或瀝青油氈紙作防逃設施材料,既經濟簡便又防逃效果好。池底應有一定的坡度,池中挖有縱溝或橫溝數條,溝寬約2米、深0.5米,以利蝦、蟹的生活和放水收捕。為防止或減少蝦、蟹遭受敵害的襲擊,應在池中設置竹筒、水泥涵管、磚瓦片、假島和人工洞穴等作隱蔽、棲息的場所。 2.蝦苗的暫養:蝦苗暫養是指將體長0.8~1厘米的蝦苗培育到體長3厘米左右的大規格蝦苗,以提高放養后的成活率。暫養池面積0.9~2畝,水深1米左右,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不同類種苗的鑒別技術介紹 [閱讀率:6405] | 09-27 |
不同類(即鋸緣青蟹蟹苗與其他雜蟹苗)之間的鑒別方法:在捕撈的天然蟹苗中,常會混有許多短尾類的幼體。除少數形狀差異較大,易于分辨的雜蟹苗,如隆線拳蟹(別名和尚蟹)、豆形拳蟹、海蜘蛛、扁蟹和蟛蜞等,可以隨時揀除之外,還有許多與鋸緣青蟹大眼幼體形態很相似的梭子蟹類的幼體,就比較難以區別了。其中以底棲短槳蟹、遠海梭子蟹為最多。這些蟹的溞狀幼體和大眼幼體與鋸緣青蟹的在外形上很接近,但也有差異之處。 1、溞狀幼體的主要區別: ⑴幼體發育期數的差異:鋸緣青蟹溞狀幼體期可分為5期,而遠海梭子蟹和底棲短槳蟹只有4期。 ⑵顎足游泳剛毛數的差異:在最末期溞狀幼體的第一、二顎足上羽狀游泳剛毛的數量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同類種苗的鑒別技術 [閱讀率:5248] | 09-27 |
未交配蟹:俗稱蟹姑或白蟹,系未受精的雌蟹。一般個體較小,約150~200克。 主要特征是腹節呈灰黑色,在較強的光線下觀察,性腺發育處于I期,性腺不明顯,可見到甲殼兩側從眼的基部至第九個側齒看不出帶色的圓點。這種蟹未交配不能育成“膏蟹”,但可列入肉蟹飼養范圍,若放進一定比例的雄蟹與其交配,經一次蛻殼,供給足夠餌料,飼養40~50天則可養成膏蟹。 瘦蟹:俗稱空母,即初交配的雌蟹,一般個體較大,約200克以上。將它放在光線下觀察,性腺發育處于Ⅱ~Ⅲ期,在甲殼兩側從眼的基部至第九側齒間有一道半月形的黑色卵巢腺。另打開腹節的上方,輕壓則可見到黃豆大的乳白色圓點,此蟹晚Ⅱ期交配,經飼養30~40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苗標粗技術介紹 [閱讀率:8038] | 09-27 |
青蟹學名叫鋸緣青蟹,由于人工育苗技術沒有完全解決,還不能進行工廠化育苗。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獲取苗種:一是捕撈大眼幼體,二是捕撈幼蟹。幼蟹的捕撈歷史較長,但存在著許多不足:1、蟹苗的來源不一。有些海區鹽度高些,有些海區鹽度低些,如果都放養在同一池塘中,就會影響蟹苗成活率;2、規格不統一。拖網等作業方式捕撈的蟹苗,大小參差不齊,一起放養易形成大蟹吃小蟹的現象,影響蟹的成活率;3、蟹苗價格過高。一只幼蟹平均價格達2—5元,投入的苗種成本接近5—8萬元/畝,不宜大面積推廣養殖,難以形成規;B殖;4、傳統的養殖方式屬階段性養殖,蟹塘閑置時間較長,間接增加了養殖成本;5、傳統養殖的青蟹集中在兩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的水泥池養殖技術 [閱讀率:11363] | 09-27 |
在水泥池中養殖鋸緣青蟹,有室內、室外之分。水泥池設置在中、低潮帶,池的面積多數為150~350平方米,池從灘面挖下2.5米深,鋪沙0.5米,池邊有投餌臺和排污設施,池頂用網片圍蓋起來,以防止鋸緣青蟹外逃。 隨著我國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沿海建起了數以千計的育苗場,育苗水體幾十萬立方米,投資幾億元,但由于這些育苗場苗種生產單一,每年只育1~2茬苗,甚至只能使用2~3個月,育菌池、廠房設備等利用率較低,人力的浪費也較大,所以很多育苗場效益低。為探索育苗場的綜合利用問題,浙江省蒼南縣馬站對蝦育苗場進行了室內水泥池養殖鋸緣青蟹的嘗試。原對蝦育苗池,規格是5米×5米×1.5米,依據鋸緣青蟹的生活習性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育肥的日常觀察技巧 [閱讀率:6662] | 09-27 |
堅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觀察池塘水色、水位和鋸緣青蟹活動、攝食情況,檢查閘門有無漏水、堤壩是否牢固、投放餌料是否適量等。尤其要注意鋸緣青蟹有無浮頭現象。鋸緣青蟹浮頭與魚蝦不一樣,由于鋸緣青蟹有逃避惡劣環境的能力,所以在池塘水質不良時,鋸緣青蟹會爬出水面越堤逃跑,不能逃跑時,就停留在堤岸邊或攀懸在池內的分隔網片上,甲殼前緣接近水面,后緣向上,整齊地排列著。浮頭通常發生在夏天高溫季節,無風悶熱、低氣壓的傍晚和凌晨,或臺風、暴雨到來之前,輕度者一被聲音驚動就馬上潛入水中,日出后很快會恢復正常;嚴重者會延續4~5小時,對驚動反應遲鈍,此時必須采取急救措施,如開動增氧機、換水或投放過氧化鈣等,否則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的收獲時間和收獲辦法介紹 [閱讀率:6185] | 09-27 |
體重30~50克的鋸緣青蟹種苗,經2~5個月的養殖,均可達體重200克以上(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是體重250~300克的個體)的商品蟹,便可收獲。 1.收獲的時間:成蟹的收獲時間,因各地氣候及市場銷售情況而異。廣東、廣西多采用輪捕輪放的形式,即有達商品規格的蟹就收獲,并同時再放養苗種。若是雌雄分養,可在收獲前半個月至1個月選池交配而育成膏蟹,以獲更高價格。在收獲時未達到高品規格的鋸緣青蟹,則可繼續留池飼養、越冬,到次年3~4月可收獲,也可以向后拖延,以便養成更大規格的蟹或膏蟹。菜蟹一般在9~10月收獲,而膏蟹則在10~12月收獲。 2.收獲的方法:鋸緣青蟹的收獲多數是采用輪捕輪放的方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的其他收獲方法 [閱讀率:5409] | 09-27 |
1.涵管捕法:利用鋸緣青蟹在隱蔽處棲息的習性,可將一些直徑13厘米以上、長1~1.5米的塑料管、陶管、水泥涵管或竹筒平放在水底,每隔一段時間用抄網將管的一端封住,另一端則舉高或使用先端釘有直徑較涵管稍小的馬口鐵板的木棒通入管內,促使管內的鋸緣青蟹進入網中,此法在天然鋸緣青蟹的捕獲上效果甚佳,也可使用于池養鋸緣青蟹的捕捉。 2.鐵耙打撈法:在寒冷季節,鋸緣青蟹活動能力弱,多潛伏在深水處或隱藏在泥里,換水時也不游到閘門口來“戲水”,而池水又不能放干的情況下,可采用小船或在岸邊用鐵耙或竹耙逐幅收撈。 3.刺網法:把尼龍刺網定置于池中,待鋸緣青蟹游泳碰到刺網時,其足即被纏住而不易逃脫即可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養殖技術介紹 [閱讀率:5697] | 09-27 |
鋸緣青蟹簡稱青蟹,俗名蝤蛑。青蟹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是人們喜食的珍貴海產品,除食用外,還有藥用功能。據臨床驗證,蟹肉有降血壓、消水腫、催乳和健胃等功效。 1、青蟹的養殖特性 (1)理化因子的適應范圍:青蟹養殖適應鹽度7.2‰-33.0‰,最適為13.‰-26.9‰;適溫范圍5-35℃,最適生長水溫18-25℃ (2)青蟹一生要經13次脫殼,其中幼體脫殼6次、生長脫殼6次、生殖脫殼1次。 (3)青蟹以肉食性為主。 2、青蟹池塘養殖技術 (1)蟹塘的建造: ①選擇塘址:青蟹池應設有風浪不大、水質無污染的內灣中高潮區。 ②蟹塘的面積與結構:養殖塘面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大眼幼體土池養殖的水質調節 [閱讀率:4985] | 09-27 |
1.水溫:鋸緣青蟹大眼幼體期,水溫可以在27~32℃,在幼體培育期間,若水溫降至22℃則幼體發育慢,20℃可引起死亡。鋸緣青蟹生長的適宜水溫為15~30℃,最適水溫為18~25℃,低于12℃或高于32℃均對蟹的生長不利。 2.鹽度:鋸緣青蟹對鹽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在2.6‰~33‰均能較好地生長發育和進行交配,最適鹽度為13‰~27‰。在幼體培育期間特別要防止鹽度的大幅度升降,據研究,鋸緣青蟹大眼幼體生長適宜鹽度則是23‰~31‰。我國海岸線長,不同地區的鋸緣青蟹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也有所不同,廣東、廣西鋸緣青蟹對鹽度的適應范圍為13.7‰~26.9‰。 3.pH:幼體期間pH保持在7.8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海涂攔網養殖技術 [閱讀率:5223] | 09-27 |
鋸緣青蟹喜生活于潮間帶泥砂底質灘涂上,夜間活躍,白天多隱居于洞穴或隱蔽物之下。冬春水溫較低,一般掘洞棲居。廣溫廣鹽性,繁殖季節各地不盡相同。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夏苗經2~3個月養殖,可達個體規格200~250克以上。 1.養殖設施 養殖場地宜選擇背風浪的岙、灣或有塘壩等依托的高潮區,自然進水每月應在10天以上。養殖埕面積以不超過20畝為宜。埕壩用涂泥建筑或石砌,壩寬0.5米以上,高0.6~1米,大潮水能漫過埕壩自由進出養殖埕,并且經常蓄水(包括埕內環溝)1.5米以上。坦壩周圍攔網,網線為9股以上的聚乙烯線,網目1~2厘米,攔網設置高度應超過當地歷史最高潮位0.5~1米。攔網上端加設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籠養技術 原理與箱式養蟹相類似 [閱讀率:12520] | 09-27 |
籠式養蟹的原理與箱式養蟹相類似,在浙江、廣西等地沿海均有使用。按材料不同可分為竹籠和網籠;\子用竹片編織、釘制而成的稱竹籠,規格很多,例如:0.25米×0.25米×0.25米、0.6米×0.4米×0.5米、1米×0.5米×0.5米(長×寬×高)等的籠子,每籠放養鋸緣青蟹1~4只。浙江蒼南縣赤溪群眾采用規格為2米×(0.6~0.8)米×(0.3~0.4)米的大籠,并將籠分隔成雙排小格,共12小格,每小格放養鋸緣青蟹1只,籠蓋上設有投餌用的孔或活門,籠四角綁有浮繩,以便起籠操作。養殖時,將籠子排列放在天然海區風浪較小的內灣,或海塘內(塘內可混養適量的對蝦和白蝦),日投餌量為鋸緣青蟹體重的10%左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人工養殖技術介紹 [閱讀率:7168] | 09-27 |
鋸緣青蟹,簡稱青蟹,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海區及我國東南沿海。鋸緣青蟹一生從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到長成成蟹,要經過13次蛻殼。蛻殼時,多在大潮期的晚間或清晨進行,通常潛伏在灘涂低洼的深水溝岸邊或有隱蔽物的淺水里。青蟹生長的適應范圍,海水比重1.008~1.025之間;水溫17.5~31.5℃之間,pH值7.8~8.4之間;透明度20~30厘米較好。 1.場地選擇 蟹池應選擇在風浪平靜的河口內灣,位置在中潮線附近;也可利用低產鹽田、蝦塘改建。蟹池的底質,以泥沙最好,夏天不會太熱,冬天又適宜青蟹潛伏保暖。選擇底質時,須注意池不滲漏水,土壩堅固,保水力強。其四周海水無工業廢水 [查看詳情] |
海南廣東廣西浙江等地鋸緣青蟹的罐養技術 [閱讀率:9500] | 09-27 |
罐式養殖鋸緣青蟹在海南省萬寧港北港已相當普遍,廣東湛江市坡頭區、廣西合浦縣和浙江蒼南縣沿海也有這種養殖方式。萬寧采用專門制造的高、寬各為20厘米左右的鼓形瓦罐,周圍有小洞能讓海水流通,頂部有蓋,平時縛好固定,蓋中有直徑3厘米左右的圓孔,便于從孔中投放餌料;蚶矛F有的菜壇,周圍打孔后養蟹。每個罐放養鋸緣青蟹1只,把罐放于低潮帶或最低潮不露出的內灣中養殖,每畝水面可放罐3000多個,養殖2~3個月鋸緣青蟹便可達到商品規格。 浙江蒼南沿海使用霉豆腐陶罐養蟹,其規格為口徑14.5~17.5厘米、筒徑26厘米、高4~28厘米,罐口用鉛絲編網或廢舊塑料網衣或中央挖有小孔的木板封蓋,口蓋可活動操作 [查看詳情] |
好勇斗狠的鋸緣青蟹箱養技術介紹 [閱讀率:8550] | 09-27 |
鑒于鋸緣青蟹性兇好斗,且蛻殼時常被強者所殘食的情況,部分地區創造了用水泥箱養蟹的方法。水泥箱形如空心磚,由水泥、粗砂和細石等調制而成,箱體長60厘米、寬和高均為28厘米,箱內每格空間為27厘米×24厘米×26厘米。除中間隔層及底壁外,箱四周均設有一直徑為2厘米的圓孔,以便水流通過。每箱附有一厚2厘米、大小與箱子相吻合的水泥板作蓋子,頂蓋上留有兩條長15厘米、寬約1.5厘米的溝縫,供投放餌料之用。使用時,先將水泥箱浸泡于海水中,數日后再成排放置在潮間帶灘涂上或海塘中,平均每平方米水面放水泥箱6個。箱底鋪少許細沙,每格放入1只甲殼寬約3厘米以上的蟹苗或空母,即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養鋸緣青蟹12只,放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灘涂圍欄養殖的苗種放養與養成管理技術 [閱讀率:5787] | 09-27 |
1.苗種放養:要選用當年能養成商品蟹的苗種,除去斷肢蟹、軟殼蟹和病蟹,經嚴格挑選計數后入池,有條件的最好雌雄分養。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秋苗,需經越冬,至翌年4~5月再入池養成。圍養育肥瘦蟹時,放養時間在8~9月,放養密度可達每平方米3~4只。 廣西沿海放苗時間多在5~7月和9~11月,每年可養2~3批。規格為每千克20~30只的幼蟹,每畝放養l000只左右,在經3個月時間的養殖,一般可達到商品蟹。瘦蟹育肥1年可養5~6批。 2.養成管理:鋸緣青蟹喜食甲殼動物和低值貝類,圍養時可投喂藍蛤、短齒蛤、釘螺、毛蝦、小雜魚等,餌料必須新鮮。廣西沿海8~9月,釘螺很肥,鋸緣青蟹很愛吃,以釘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罩網養殖技術 [閱讀率:5307] | 09-27 |
罩網養殖是在潮間帶灘涂上挖池,上面罩蓋網片進行鋸緣青蟹養殖的一種方式。罩式養蟹除有圍網養蟹的利用漲退潮自然換水的優點外,還因其有設施堅固、抗風浪能力強和面積小、適宜獨家獨戶進行小規模養殖的特點,深受群眾的歡迎。 罩養池呈正方形,面積一般為10多平方米,池內開溝和壘土堆,池周筑埂,埂高0.5米左右。池的四角用4根毛竹交叉支撐成尖頂形,池中央的小土堆上插立1根毛竹柱,維持罩體的穩固。竹架外覆蓋網目1厘米、網線規格為3厘米×3厘米的聚乙烯網片,網片四周邊緣埋入土埂約0.5米,網罩一側設有一活動口供投餌和管理之用。 罩養鋸緣青蟹不僅適宜在內灣灘涂,而且由于其抗風浪能力強,也適宜在開放性海 [查看詳情] |
鋸緣青蟹育肥的餌料投喂與水質調節技術 [閱讀率:5757] | 09-27 |
1.餌料及投喂:鋸緣青蟹育肥期間的餌料,應以低值貝類為主,如紅肉藍蛤、鴨嘴蛤、釘螺、蟹守螺、淡水螺螄等,也可投喂少量小雜魚、蝦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選擇餌料種類,但所投餌料必須新鮮,以免影響水質。 應根據季節、天氣變化、潮汛等不同而定,日投餌量一般為池內鋸緣青蟹總重量的10%~15%。廣東育肥鋸緣青蟹,日投小雜魚為蟹體重的7%~10%或紅肉藍蛤(帶殼)30%~40%。 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餌一次,時間最好在日出或日落前后、漲潮時投,中午水溫較高不宜投餌。餌料要均勻撒在池塘的四周,避免鋸緣青蟹為爭食而引起傷亡,同時也便于檢查鋸緣青蟹的攝食情況及清除殘餌。有些餌料要處理后才能投喂。大的魚、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大眼幼體土池養殖的日常管理工作 [閱讀率:5022] | 09-27 |
鋸緣青蟹大眼幼體對光線的要求在l000勒克斯左右,因此在放養初期避免直射光的照射。 大眼幼體階段為了減少幼體之間互相殘食,可投放附著基。附著基的投放量一般2~3立方米水體投放l平方米,附著基以孔徑1毫米的深色平板式結節塑料網衣制作。附著基投放的位置要求在水面以下20厘米,距池底30厘米。 天氣突變對鋸緣青蟹的威脅很大,特別是暴雨時,池內鹽度突變,有時會造成全池的死亡。因此要經常注意天氣的變化,控制一定的水深,以保證鋸緣青蟹的正常生長。為了及時了解和掌握鋸緣青蟹的養殖情況,必須堅持每天早、中、晚巡池檢查制度。包括:檢查堤壩、閘門和防逃設施有無損壞,若發現有破損,要及時修補,以免逃蟹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大眼幼體土池養殖的餌料投喂技術 [閱讀率:4908] | 09-27 |
鋸緣青蟹大眼幼體為浮游生活向底棲生活的過渡類型。幼體的形態既能適應于水中迅速游泳,又能適應底棲爬行。食性以肉食為主,雜食為輔,喜食貝、蝦、魚等碎肉,性兇猛,能捕食比其本身還大的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在餌料不足時,常會互相殘食。在游泳中或靜止時,都能用螯足主動捕捉食物。 鋸緣青蟹攝食量因其發育階段而有所差異,一般是隨著個體的生長而逐步增加,但日攝食量與自身體重之百分比則隨鋸緣青蟹體重增加而下降。一般來說,日投餌量(以動物肉鮮重計)與鋸緣青蟹甲殼寬、體重的關系為:甲殼寬3~4厘米,日投餌量約占體重的30%左右;5~6厘米為20%左右;7~8厘米為15%左右;9~10厘米為10%~12%;11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大眼幼體的土池養殖技術 [閱讀率:5415] | 09-27 |
嚴格地說,蟹苗應該是指大眼幼體,許多短尾類的養殖都從大眼幼體養起,如中華絨螯蟹的養殖就是如此。從鋸緣青蟹大眼幼體的生物學特征來看,由于鉗狀螯足和爪狀步足已經形成,增強了自我防御能力,而且能爬善游,同時由于鰓的出現使其呼吸系統更加完善,能在短時間內離水時利用空氣中的氧氣,這有利于蟹苗的長途運輸,因此,鋸緣青蟹的大眼幼體完全適宜作為集約式池塘養成的苗。但是,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蟹農對大眼幼體直接養成商品蟹的這種養殖模式不敢問津,甚至誤認為沒有養殖效益。傳統式養蟹(指放養幼蟹)周期短,相對風險低,技術成分少,而新的養殖模式(指放養大眼幼體),養殖周期相對較長,技術要求較高,風險性大,但是經濟效益要好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池塘養殖的管理工作 [閱讀率:4962] | 09-27 |
天氣突變對鋸緣青蟹的威脅很大,特別是暴雨時,池內鹽度突變,有時會造成全池的死亡。因此要經常注意天氣的變化,控制一定的水深,以保證鋸緣青蟹的正常生長。為了及時了解和掌握鋸緣青蟹的養殖情況,必須堅持每天早、中、晚巡池檢查制度。包括:檢查堤壩、閘門和防逃設施有無損壞,若發現有破損,要及時修補,以免逃蟹。觀察池塘水色、水位、池邊四周的病蟹和鋸緣青蟹的活動、攝食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定時測量水溫、溶解氧、透明度、鹽度、pH、氨氮、硫化氫等水質指標,并做好記錄,若有超標現象,應及時調整。定期測量鋸緣青蟹的生長情況,一般10~15天測量一次,包括甲長、甲寬、體重等,以便為今后更好地進行鋸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池塘養殖的水質調節 [閱讀率:5182] | 09-27 |
良好的水質環境是鋸緣青蟹正常生長發育的基本保證。鋸緣青蟹一生要經過多次蛻殼才能長成,蛻殼活動多在清晨或后半夜進行,若池水清新,溶解氧量高,只需10~15分鐘就完成蛻殼;但如果水質條件較差,或受到外來因素干擾,蛻殼時間就要延長,有時可長達30小時之久,甚至蛻殼不遂而死。由此可知,水質環境良好與否對鋸緣青蟹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水溫:鋸緣青蟹生長的適宜水溫為15~30℃,最適水溫為18~25℃,低于12℃或高于32℃均對蟹的生長不利。 2.鹽度:鋸緣青蟹對鹽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在2.6‰~33‰均能較好地生長發育和進行交配,最適鹽度為13‰~27‰。我國海岸線長,不同地區的鋸 [查看詳情] |
無公害鋸緣青蟹池塘養殖的餌料要求 [閱讀率:5852] | 09-27 |
鋸緣青蟹以肉食性餌料為主,尤為喜食貝類和小型甲殼類,但有時也攝食一些植物性的餌料。常用的餌料有蟹守螺(丁螺)、紅肉藍蛤、短齒蛤、褶牡蠣、淡水螺螄等小型貝類以及小雜魚、蝦蟹等。也可投喂鋸緣青蟹人工配合餌料,餌料配方如下: ①東海所-I:豆餅或花生餅40%,螺螄或藍蛤肉35%,小蟹5%,小魚蝦5%,面粉3%,麩皮11.5%,維生素0.05%,食鹽0.5%。 ②蒼南所-I:豆餅或花生餅40%,螺螄或藍蛤肉30%,小蟹3%,小魚蝦5%,活性污泥10%,面粉6%,麩皮4%,維生素0.03%,食鹽2%。 ③蒼南所-Ⅱ:豆餅或花生餅40%,小蟹30%,活性污泥5%,面粉5%,生長素2%,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