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解讀--急性低氧脅迫對卵形鯧鲹選育群體血液生化指標的影 [閱讀率:10622] | 08-20 |
卵形鯧鲹主要生活于南海、東海和黃海,為廣鹽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是我國華南地區養殖產業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主導品種之一。但是,卵形鯧鲹不耐低氧,養殖過程對溶解氧的要求較高,高密度養殖、運輸和天氣變化等常造成其大量死亡,成為發展卵形鯧鲹高密度養殖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今天給各位分享的是一篇來自《海洋學報》的中文文章:急性低氧脅迫對卵形鯧鲹選育群體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今天給各位分享一篇來自《海洋學報》的文章--急性低氧脅迫對卵形鯧鲹選育群體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引用信息如下:[imG]upload/article/a2019082010562711.png[/imG]水中溶氧量直接關系到魚類的生存、生長、 [查看詳情] |
守得云開見月明,北部灣金鯧養殖迎來好收成! [閱讀率:25293] | 12-12 |
撰稿 | 廣西粵海 陳維賢從當初的零星散戶發展到廣西鐵山港、欽州港、龍門港等幾百戶人養殖,再到規;卣股詈=饘倬W箱的“海洋牧場”發展模式,廣西北海通過招商引資,在鐵山港引入金鯧魚養殖,到今年已經有15個年頭了。金鯧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無肌間刺,老少皆宜,這條原本野生無法人工養殖的海水魚經過十幾年發展,逐漸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南方典型海水魚養殖品種,它不僅帶動了飼料、加工、流通等一整條產業鏈的發展,也讓不少養殖戶通過努力實現了財富夢想。[imG]upload/article/a2018121223485147.jpg[/imG]近幾年,由于魚病及臺風等的不可控因素,以及大規格成魚價格的低迷, [查看詳情] |
金鯧魚刺激隱核蟲,海水小瓜蟲,需要預防! [閱讀率:51674] | 09-14 |
金鯧魚刺激隱核蟲,又稱海水小瓜蟲,應該是沿海金鯧魚養殖,以及各大海水養殖魚類的一個重大疾病,嚴重爆發起來,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對于金鯧魚感染刺激隱核蟲,其實每年都會有發生,就看每年的嚴重程度而已了,2016年對于廣西鐵山港來講應該是毀滅性的,今年同樣的海域,也出現了刺激隱核蟲感染的情況。一個禮拜前,小二接到鐵山港金鯧魚養殖戶的反饋,說金鯧魚已經發現開始感染刺激隱核蟲,只不過吃料還沒有什么變化,由于當時是處于比較危險的階段,小二建議內服蟲蟲草進行預防工作,9.13日,我專門上漁排去看了一下幾個做了預防工作的養殖戶金鯧魚發病情況。時間:2017.9.13日 [查看詳情] |
小瓜蟲是魚的癌癥,養殖戶朋友真不可大意。 [閱讀率:57095] | 09-13 |
其實魚并沒有癌癥,說魚的癌癥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讓養殖戶們更容易理解,重視。魚類的癌癥,說的就是小瓜蟲;感染淡水魚類的多子小瓜蟲,感染海水魚類的刺激隱核蟲,俗稱海水小瓜蟲。當環境適宜的時候,其會大量繁殖,黏附于魚的體表和腮部,導致魚停止吃料,繼發細菌性感染等,由于其大量的集中在腮部,會造成魚類因呼吸困難而死亡。[imG]upload/article/a2017091316373282.jpg[/imG]刺激隱核蟲的繁殖,受水溫的影響比較大,25℃左右的溫度下,繁殖非?,當然并不能說明其水溫高于30℃,其就不會出現,就比如現在,鐵山港網箱養殖金鯧魚已經發現少量的刺激隱核蟲,也許去年的景象還歷 [查看詳情] |
金鯧魚竟受12種病害困擾,網紅少數派告訴你防治心得 [閱讀率:59121] | 05-30 |
近年來,金鯧魚養殖規模迅速壯大的同時魚病也不斷惡化,至今年,養殖成活率整體偏低,健康養殖越來越受到關注。鑒于此,湛江粵華水產飼料有限公司(簡稱“湛江粵華”)于2017年5月27日在廣西欽州舉辦了一場“金鯧魚養殖技術交流會”,約50名欽州金鯧魚養殖戶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共分兩個主題,其一是由廣西北海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蔣瑋天(網名:少數派)講解金鯧魚病害防治技術;其二是由湛江粵華營銷經理黃東分享金鯧魚成功養殖之道。病害防治篇[imG]upload/article/a2017053016350187.jpg[/imG]高級工程師蔣瑋天蔣工認為,病害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放養時 [查看詳情] |
詳解金鯧魚魚苗標粗過程:原來養殖盈利的關鍵點在這里! [閱讀率:50501] | 05-01 |
金鯧魚魚苗標粗工作復雜,料號更換、網衣更換頻繁,篩魚工作繁雜,且魚病害相對較多,是金鯧魚養殖的關鍵階段文/圖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工程中心 劉錫強魚苗標粗是金鯧魚網箱養殖的重要環節,決定著養殖成活率的高低。標粗是指從苗場進苗到魚苗下大網的這個養殖階段,其標粗工作復雜,料號更換、網衣更換頻繁,篩魚工作繁雜,且魚病害相對較多,是金鯧魚養殖的關鍵階段。一、魚苗放養好的苗種是水產養殖成功的基礎,金鯧魚養殖也不例外。如果能買到健康強壯的金鯧魚苗的魚頭,意味著魚搶食快,抗病力強,病害少,成活率高,長速更快,效益好;反之,如果買到不好的魚苗,很多時候會出現魚不搶料,投喂增加緩慢情況,且魚苗的抗病力弱,環境變化 [查看詳情] |
Bio Cure產品在深圳某試驗基地海水網箱金鯧魚小瓜蟲防 [閱讀率:49249] | 11-17 |
[imG]upload/article/a2016111709471399.jpg[/imG]一、用戶情況(一)用戶簡介:深圳大鵬某網箱養殖基地,位于深圳市大亞灣海域,現有開放式養殖用海海域面積200畝,深水抗風浪HDPEC43型網箱80多個,養殖品種為金鯧魚/藍子魚混養。[imG]upload/article/2016111709471856.jpg[/imG](二)歷史情況:每個網箱初始放苗15000尾,7月份時曾發生過一次小瓜蟲病灶,每個網箱約剩10000尾魚。(三)魚病情況:魚鰓中出現大量小瓜蟲(嚴重的寄生蟲已成塊狀,肉眼可見明顯白點),魚進食緩慢或減食,沖撞網箱導致魚臉淤紅,成群在 [查看詳情] |
廣東湛江地區金鯧魚苗爛身病診斷實例 [閱讀率:50389] | 07-05 |
金鯧魚(Trachinotusovatus),學名卵形鯧鯵,地方名稱黃臘鯧,金鯧,屬硬骨魚綱,鱸形目,鲹科,鯧鲹屬。該魚魚肉細嫩,鮮美可口,為南方名貴海產經濟魚類之一,金鯧魚大規模養殖從2003年開始,養殖規模發展迅猛,現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南部沿海是金鯧魚的主產地。廣東地區金鯧魚養殖以饒平、惠東、陽江、湛江、珠三角地區為主,這些地區大部分以農戶散戶養殖為主,單戶規模較小。湛江雷州地區由于水溫較高鹽度較低,是金鯧魚養殖規模增長最快的區域。廣西欽州、防城港地區養殖量較多,北海市銀海區鐵山港石頭埠是廣西最大的金鯧魚養殖基地。海南省金鯧魚主要集中在臨高縣、陵水縣等地區。2015年,國內金鯧魚的年 [查看詳情] |
急性氨氮脅迫對金鯧魚呼吸代謝的影響 [閱讀率:60895] | 06-07 |
摘要:運用AQUARE SP間歇流水式呼吸儀,研究了在不同濃度氨氮急性脅迫下,卵形鯧鲹呼吸代謝的變化。試驗設T0(對照)、T1、T2、T3四個組,各組平均氨氮濃度(TAN)分別為0.08、1.07、1.98、3.07mg/L(非離子氨NH3-N:0.00、0.05、0.09、0.15 mg/L)。結果表明:隨氨氮濃度升高,卵形鯧鲹耗氧率(MO2)和代謝率(REO)先上升后達到穩定,而血氨(PA)及氧氮比(O:N ratio)則持續上升,T2、T3組的上述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P5.5 mg/L,總氨氮(TAN)<0.09mg/L,NO2-N<0.03mg/L,自然光照。TAN使用Test Kits [查看詳情] |
金鯧魚生態系育苗技術手冊及病害防治 [閱讀率:55916] | 05-01 |
[imG]upload/article/a2016050101313133.jpg[/imG]卵形鯧鲹Trachinotus ovatus(Linnaeus)俗稱金鯧、黃臘鯧、黃臘鲹、短鰭鯧鲹、紅三、紅沙等,屬鱸形目Perciforms、鲹科Carangidae、鯧鲹亞科Trachinotinae鯧鲹屬Trachinotus,暖水性中上層肉食性魚類,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亞、澳洲、日本、美洲的熱帶及溫帶的大西洋海岸及中的黃海、渤海、東海、南海。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沿海均有一定的資源量。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人工養殖5個月可達500g左右,大的個體有5-10kg,肉細嫩,味鮮美,為理想的 [查看詳情] |
拉回來的金鯧魚患上黑身病和爆發小瓜蟲,怎么辦? [閱讀率:51495] | 04-24 |
盡管今年海南地區金鯧魚苗出現了難產,但相比前段時間,魚苗供應逐漸增多,苗價也有所下降,華南各海區網箱或池塘養殖金鯧魚投苗量在緩慢增加。不少養殖戶反映從海南拉回來的金鯧魚苗出現了黑身和感染車輪蟲,個別地區車輪蟲爆發較為嚴重。投苗初期出現上述兩個病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主要是由于購苗和運輸期間預防措施做不到位造成的。當然,我們選苗時一定要選擇質量過關、健康活力好并且規格越大的魚苗則越好,F向大家介紹一些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希望能緩解以上癥狀,達提高投苗成活率的目的。[imG]upload/article/a2016042423383614.jpg[/imG]黑身的金鯧魚苗(“少數派”供圖)[b] [查看詳情] |
金鯧魚養殖過程中最易出現的幾個病例防治方法 [閱讀率:40667] | 03-15 |
抗病力強的金鯧魚在近年養殖過程中也極易暴發諸如神經壞死病毒、腸炎等病害,養殖戶應做好疾病預防,理清發病機理,科學、高效、環保處理各類金鯧魚病! 〗瘀K魚,學名卵型鯧,是水產養殖界近年迅速發展的海水魚。金鯧魚生長迅速,抗病力強,市場銷售形勢樂觀,整個產業鏈從種苗、飼料到加工出口銷售,初步形成完整的系統,深受養殖戶歡迎。雖然金鯧魚抗病力很強,但從近年開始,由于魚類種苗品質可能出現的退化,或是養殖環境出現污染,金鯧魚養殖過程中也出現較多的病害。筆者總結了金鯧魚養殖過程中最易出現的幾個病例防治方法,供養殖戶參考。[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6031523364917. [查看詳情] |
金鯧魚白對蝦混養塘藻類死亡引起塘底溶氧不足的處理方法 [閱讀率:14320] | 02-19 |
推薦池塘內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產生,將納米氧、凈水王與特力鈣混為微粒狀使用,可有效降解有毒有害物質,控制養殖生物中毒死亡。凈水王、納米氧、特力鈣,三者必不可少!高溫天氣時,水質容易倒藻渾濁和水溫分層,而且有害藻類大量繁殖,使水體中的溶解氧降低,導致有害細菌(厭氧菌)的滋生,直接危害養殖對象的生存環境,以及免疫力下降導致病害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季節,當水質要發生變化時,應用納米氧、凈水王和特力鈣三者混泡20分鐘后(浸泡時不需要加水)兌水全池潑灑,補充水體中藻類需要的微量元素,促進解毒,增加水體溶解氧,防止因水體倒藻引起的養殖對象缺氧應激,同時也可提高養殖對象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 [查看詳情] |
高位池養殖金鯧魚的管理技術和病害防治方法 [閱讀率:14005] | 01-17 |
本文對高位池養殖金鯧魚所需要的條件、池塘改造及清塘、苗種投放、養殖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進行了剖析,并根據養殖結果計算出投入產出比為1:1.34,投資回報率為33.9%,畝利潤為8511.7元。[imG]upload/article/a2016011717200340.jpg[/imG]每口池塘面積10畝,圓形池,池塘開闊向陽,池深2.5m,坡比l.02金鯧魚(卵形鯧鲹)是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棲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區中。金鯧魚體型較大,一般不結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區。大的個體有10-15公斤。金鯧魚肉細嫩,味鮮美,為南方海水養殖的主要品種。 [查看詳情] |
魚排網箱養殖金鯧魚的海區選擇和養殖技術詳解 [閱讀率:15798] | 01-03 |
[imG]upload/article/a2016010309385240.jpg[/imG][b]一、生物學特性[/b] 金鯧魚是暖水性中上層魚類,體型較大,一般不結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 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區。大的個體有5公斤~10公斤。金鯧魚肉細嫩,味鮮美,為名貴的食用 魚類,唯產量不大,所以可作為海水養殖的對象。魚苗在廣東、廣西、福建均有一定數量可 捕,臺灣、海南人工已育苗成功,有相當數量返銷廣東、福建網箱養殖,有人曾想在廣東惠 東孵化育苗沒有成功。金鯧魚食量大,消化快。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飼食后停留不長的時間,若再投喂其愛吃 的食物,仍然兇猛爭搶。金鯧魚生長速度很快,養殖半年 [查看詳情] |
金鯧魚養殖品種及成魚池塘養殖技術詳解 [閱讀率:20258] | 01-03 |
[imG]upload/article/a2016010309371347.jpg[/imG]"卵形鯧鲹池塘規;B殖技術”目前已經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F向大家介紹利用三年時間慢慢摸索出的這一套適合于金鯧魚池塘快速養殖的技術,能讓金鯧魚在土池中短短110天內可達300克以上的上市規格,并能有效地降低金鯧魚的成本,這是快速推廣應用的關鍵性技術。[b]一、養殖品種及相關特性[/b] 品種南方養殖的卵形鯧鲹分兩種,一種為臺灣的品種通常稱為“長鰭金鯧”(Trachinotus blochii),俗稱金鯧或黃臘鯧;另一種叫“短鰭金鯧” (Trachinotus ovatus)為大陸品種,地方名稱金 [查看詳情] |
華南地區兩種最主要金鯧魚養殖模式介紹 [閱讀率:14382] | 12-21 |
金鯧魚學名卵形鯧鯵,其肉白色細嫩,含脂肪多,鮮美甜口,養殖成活率高,一般可達90%以上,是名貴的高級食用海水魚。生長速度快,養殖半年多,個體重可達500g。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均有一定數量可捕! 〗瘀K魚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金鯧魚(Trachitus ovatus)地方名稱黃臘鯧,紅三,鯧鯵等,屬硬骨魚綱,鱸形目,鯵科,鯧鯵屬。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亞、澳洲、日本、美洲的熱帶及溫帶的大西洋海岸及我國黃渤海、東海、南海。該魚體呈鯧形,高而側扁,卵圓形,臀鰭與第二背鰭略相等,都比腹部長! 〗瘀K魚屬于暖水性中上層洄游魚類,一般不結成大群,體型較大,2月份可見幼魚在河口海灣棲息, [查看詳情] |
金鯧魚網箱養殖魚苗標粗技術 [閱讀率:32412] | 11-13 |
[imG]upload/article/a2015111317044393.jpg[/imG]魚苗標粗是金鯧魚網箱養殖的重要環節,決定著養殖成活率的高低。標粗是指從苗場進苗到魚苗下大網的這個養殖階段。金鯧魚魚苗標粗工作復雜,料號更換、網衣更換頻繁,篩魚工作繁忙,且魚病害相對較多,是金鯧魚養殖的關鍵階段。[b]一、魚苗放養[/b][imG]upload/article/2015111317045068.jpg[/imG]魚苗分籠好的苗種是水產養殖成功的基礎,金鯧魚養殖也不例外。買到健康強壯的金鯧魚苗魚頭,魚搶食快,抗病力強,病害少,成活率高,長得快,效益好;反之,買到不好的魚苗,魚不搶料,投喂 [查看詳情] |
金鯧魚白點病的預防方法 [閱讀率:9411] | 09-20 |
[imG]upload/article/a2015092014362199.jpg[/imG]目前金鯧魚的養殖區域主要是在海南、廣西北海灣以及廣東珠海至湛江的沿海水域,其中魚排的養殖產量占大部分。隨著養殖密度的不斷增加導致魚病頻發,加上苗種的退化造成金鯧魚的抗病能力降低,F在主要發生的病害有車輪蟲病、腸炎、爛鰓病、以及白點病等。其中白點病是金鯧魚養殖過程中影響最大的病害,無論魚排還是池塘養殖都有發生。經過不斷嘗試,目前只能有效控制病情惡化,F在就對陽西縣一魚塘進行實例分析。時間:2015年6月地點:陽西縣高潮村魚塘面積200畝投苗量為7萬尾在發病前,每次正常投喂飼料為10包,發病后減少為5包 [查看詳情] |
近海網箱養殖金鯧魚實驗效果 [閱讀率:7799] | 05-18 |
美國大豆協會(ASA)與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NEC)合作,開展了卵形鯧鲹(Trachinotusovatus)的網箱養殖試驗。旨在示范在小體積高密度近海網箱中采用豆粕型飼料養殖卵形鯧鲹的生長和經濟性能。 [b]材料與方法[/b] 試驗在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的3個平均6.4立方米(有效水體)的網箱內進行。養殖采用了兩種網箱結構。當卵形鯧鲹在5~50克時,養殖所用網箱為懸掛起的尼龍網衣及在其下端加重使其張開而成的網箱。長至50克后,轉移入有固定框架的網箱,該網箱由尼龍網衣覆蓋到堅固鋼制網箱框架而制成。所有網箱均有網箱蓋和膨化浮性顆粒飼料的攝食框。網箱布置在 [查看詳情] |
2014年導致金鯧魚苗大量死亡黑身病打轉病的處理方法 [閱讀率:10842] | 10-1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101415540127.jpg[/imG][/center] 文 | 孫陸宇 2014,金鯧魚迎來暖春 隨著去年下半年金鯧行情回暖,價格一路飆升,海南等地區比去年同期相比上漲5元/斤! ∮捎趦鰩鞄齑嫣幱诘臀,鮮活魚出量很少,今年的金鯧行情被看好,投苗量也隨之攀升! W絡了解,廣西地區投苗量增加近40%,其他地區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總體來看,全國金鯧投苗量較去年相比增長20%。 今年金鯧養殖成功面臨嚴峻挑戰 但不容樂觀的是,今年的魚苗普遍成活率較低,估計低于50%! 〗瘀K作為高檔海水魚品種,在國內已經 [查看詳情] |
八九月份漁排金鯧魚病害及發作原因分析 [閱讀率:9251] | 07-18 |
近聞廣東陽江閘坡金鯧魚大面積停料,估計是小瓜蟲了,大約一月前去的時候,大洋港魚還好,盡管有的網箱每天死個幾條,魚吃料還算正常,檢測幾條仰泳浮游病魚,雖然內臟看像是鏈球菌病出血狀,但沒有分離到鏈球菌,反而是諾卡氏菌感染可見腎臟和脾臟大量結節,4-5兩以上的金鯧小瓜蟲并不多。 而碼頭那邊的養殖區,見過兩家進的不久過冬金鯧苗,就有點慘不忍睹,體表大量小瓜蟲,還有本尼登蟲(白芝麻),爛鰓,鰓絲上大量吸蟲蟲卵和衣原體感染導致的菌球,死亡甚多! ∫略w感染在金鯧上很常見,輕度感染時危害不大,偶爾也見感染嚴重的,在鰓上見到大量小胞囊,石斑魚上也有,衣原體在魚鰓上的感染叫上皮囊腫病epit [查看詳情] |
淡水白鯧魚養殖過程中“不吃食”的正確處理辦法 [閱讀率:14505] | 01-04 |
天津市漢沽區大田鎮一溫棚,用地熱水高密度精養淡水白鯧成魚。每個溫棚面積約2畝,放養量為3.5萬尾/畝?蛻魹樽再忥暳显,自己加工飼料。 在2010年春節前白鯧魚就不攝食,正常情況下3個溫棚應該每天共計吃二至三千斤飼料,現在每天只喂一至二百斤左右,喂不進去。持續時間約一個月,無死亡?蛻粼泧L試調水、換水、拖底、內服微生態制劑、保肝護肝中草藥、抗菌藥等均無明顯效果?蛻魩缀醴艞。 春節后應邀往診,檢查池魚:白鯧魚體瘦,鰓、體表無寄生蟲。解剖:胃積水,胃壁略充血,腸壁薄,幾乎透明,腸壁粘膜褶橫紋不明顯,后腸食物堆積發黑有異味。肝、脾、腎壓片無明顯異常。檢查飼料加工所用原料,發現其所用 [查看詳情] |
金鯧魚養殖過程中最易出現的五個病例防治方法 [閱讀率:14052] | 07-10 |
抗病力強的金鯧魚在近年養殖過程中也極易暴發諸如神經壞死病毒、腸炎等病害,養殖戶應做好疾病預防,理清發病機理,科學、高效、環保處理各類金鯧魚病! ∥/圖 廣西北海市天偉水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蔣偉添 金鯧魚,學名卵型鯧,是水產養殖界近年迅速發展的海水魚。金鯧魚生長迅速,抗病力強,市場銷售形勢樂觀,整個產業鏈從種苗、飼料到加工出口銷售,初步形成完整的系統,深受養殖戶歡迎。雖然金鯧魚抗病力很強,但從2009年開始,由于魚類種苗品質可能出現的退化,或是養殖環境出現污染,金鯧魚養殖過程中也出現較多的病害。筆者總結了金鯧魚養殖過程中最易出現的幾個病例防治方法,供養殖戶參考! b]一、神經壞死病毒[/b [查看詳情] |
金鯧魚早期發育的研究 [閱讀率:9667] | 06-23 |
卵形鯧鲹(Trachinotus ovatus) 地方名稱金鯧、鯧鲹、紅三黃臘鯧,屬,鱸形目,鲹科,鯧鲹屬,暖水性,肉細嫩,味鮮美。卵形鯧鲹(Trachinotus ovatus)(Linnaeus),俗稱金鯧,黃臘鯧,屬硬骨魚綱,脊椎動物門,硬骨魚綱,鱸形目,鲹科,鯧鲹屬。卵形鯧鲹體型側扁,卵圓形,體型大,生長快,抗病力強;為暖水性中上層魚類,生活水溫范圍14~32 ℃ ,最適水溫24~28 ℃ ;鹽度在5‰~32‰之間均可養殖,15‰以下生長更快。自然水域中卵形鯧鲹喜集群覓食洄游,爭搶食物兇猛,主要以小型軟體動物、小型螺類為食。大的個體有5-10kg,肉細嫩,味鮮美,為名貴的食用魚類。 [查看詳情] |
金鯧魚網箱養殖技術 [閱讀率:15948] | 08-07 |
一、生物學特性 金鯧魚學名卵形鯧鯵,地方名稱黃臘鯧,金鯧,屬硬骨魚綱,鱸形目,鯵科,鯧鯵屬。 該魚體側扁,卵圓形,臀鰭與第二背鰭略相等,都顯著比腹部為長。頭側扁,尾柄細,體披 小圓鱗,粘著牢固,不易剝落。前上頷骨向外伸展,第二背鰭及臀鰭前方的軟條,構成狀似 鐮刀的圓形,體長為體高的2倍左右(幼魚)或不及2倍(成魚)。第一背鰭有硬棘7枚,其 中第一枚埋入體中,用手抓活魚時易刺傷手心。第二背鰭有軟條17枚~20枚,臀鰭有硬棘2 枚,軟條16枚~19枚! 〗瘀K魚是暖水性中上層魚類,體型較大,一般不結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 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區。大的個體有5公斤~10公斤。金鯧魚肉細嫩 [查看詳情] |
細鱗鯧親魚的運輸技術 [閱讀率:9022] | 07-11 |
親魚運輸,一般選擇水溫在20℃左右為宜,此時魚體活動力弱、耗氧少,有利于運輸,必須避免水溫在18℃以下運輸。因水溫過低,魚體容易凍傷和擦傷患病等。水溫過高,魚體活躍,也容易碰撞受傷,但只要采用的器具和方法得當,加強責任心,也可以運輸。裝卸親魚,一定要用親魚夾子;盡量減少親魚離水時間,在親魚運輸過程中或運抵目的地之后,應用鹽度為10或2毫克/升亞甲基藍溶液消毒半小時,而后入池。 細鱗鯧親魚的運輸方法,基本上可沿用四大家魚的運輸方法,下面介紹3種最常用的方法。 1.活水船運輸 采用活水船運輸親魚,裝運量大,操作簡便,成本低,魚體不容易受傷。運輸密度為每20千克水放親魚1千克。如途經污水區域時,應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親魚的來源及選擇 [閱讀率:9208] | 07-11 |
1.親魚的來源 從巴西巴拉那州引進的細鱗鯧夏花魚種,經過3年的池塘飼養和溫室越冬,培育成性成熟的親魚;也可從子一代中挑選部分魚種培育成親魚。 2.親魚的選擇 繁殖用的親魚,要求從專塘培育的細鱗鯧群體中選育,應當選擇達到性成熟、生長性能好、體壯無傷的個體作為親魚。親魚的體重要求:雌魚達4千克以上,雄魚達3千克以上。一般年齡為3—7齡。符合上述條件的親魚,有優良的生殖條件,催產率、受精率、孵化率均為較高,親魚應采用逐年淘汰的方式加以優化。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繁殖習性 [閱讀率:9597] | 07-11 |
細鱗鯧首次性成熟年齡為3—4齡,在原產地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是細鱗鯧的產卵季節。在巴西有資料報道,細鱗鯧首次性成熟的時間為35個月齡,魚體全長為42.0厘米,個體重1.4千克。在池塘或網箱飼養條件下,細鱗鯧魚體由于缺乏水流、降雨、導電率等多種生態因子的綜合刺激,性腺雖能成熟,但不能自然繁殖,而必須經過人工注射催產劑才能誘導產卵、受精,受精卵再經人工孵化,才能獲得魚苗。在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和以色列等國家,巴西鯛人工繁殖已獲成功。 我國自1996年3月引進細鱗鯧夏花魚種后,經3年的精心培育,于1999年7月獲得了人工繁殖技術。國內池塘養殖的細鱗鯧,性成熟年齡為3足齡,相應雌魚的個體重在4千克以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黏孢子蟲病 [閱讀率:8321] | 07-11 |
病原 由黏孢子蟲寄生而引起。 癥狀 寄生在細鱗鯧魚體內部器官和鰓上,引起魚體極度消瘦導致死亡。 流行與危害 一般不會引起病魚大批死亡,但由于病魚形態丑陋,影響品質,而失去或降低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1)必須徹底清除池底過多淤泥,并用生石灰徹底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魚體抗病力。 (3)用0.07毫克/升魚蟲克星(菊酯類液劑)全池潑灑,連續潑灑2—3次,每次間隔4天。 [查看詳情] |
細鱗鯧養殖之鲺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458] | 07-11 |
病原 此病由魚鲺寄生而引起。 癥狀 細鱗鯧體表有許多傷口,出血,病魚極度不安,急劇狂游和跳躍,嚴重影響食欲,魚體消瘦,且容易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 流行與危害 主要危害病魚體表和鰓,四季均有發生,但以5—7月份為嚴重。 防治方法 (1)在魚種放養之前要徹底清塘。 (2)用0.07毫克/升魚蟲克星(菊酯類液劑)全池撥灑,連續潑灑2—3次,每次間隔4天。 (3)每666立方米水體用馬尾松葉或楓樹葉或楊梅樹葉50千克,捆扎成束,插在魚池四周浸洗;或用馬尾松葉12千克,苦楝樹葉或根12千克,切碎混合煎煮,取汁和渣全池均勻潑灑,每天1次,連續3次,有一定療效。 [查看詳情] |
細鱗鯧養殖之小瓜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622] | 07-11 |
病原 此病由纖毛蟲類的多子小瓜蟲寄生所引起。 癥狀 病魚群游池邊或水面,反應遲鈍,不吃食。鏡檢時,在病魚體表、鰭條及鰓絲組織上,可看到許多小瓜蟲寄生。大量密集寄生時,形成白點狀囊泡,嚴重時遍布全身,肉眼外觀呈許多小白點,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 流行與危害 此病在魚種進入越冬池后4—5天內,就開始發生。此病發生比較普遍,在剛感染小瓜蟲病時,前兩天死亡數量不多,但從第3天開始,死亡數量成倍增加,來勢兇猛,常引起暴發性死亡,是越冬期常見的一種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 (1)用20—30克/立方米水體的福爾馬林全池潑灑。隔天使用,連用2—3次。 (2)將紅辣椒900克和生姜2500克放在一起水煮 [查看詳情] |
細鱗鯧養殖之水霉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7406] | 07-11 |
病原 該病是因魚體受傷后,被水霉菌感染而引起。 癥狀 病魚不吃食,在水面無力緩慢游動,魚體背側及尾部體色變淡,并有霉菌感染的癥狀。嚴重時,肉眼可見細鱗鯧體表、背鰭下方、嘴上均長有塊狀的灰白色水霉菌絲,有些病魚還有鱗片脫落、鰭條斷裂等癥狀。 流行與危害 此病在魚種進入溫室越冬池后及越冬片魚種下塘2—3天就有發生。該病感染快,死亡率高,危害較大,數天之內可造成大量死亡,是細鱗鯧常見的一種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 (1)當年魚種和越冬魚種,在捕撈、搬運中,操作要仔細,以防止魚體擦傷,這是預防此病發生的關鍵措施。(2)在當年魚種進入越冬池之前和越冬魚種放養之前,均要用2毫克/升亞甲基藍或1%食鹽水溶液浸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網箱養殖技術 [閱讀率:7380] | 07-11 |
浙江省杭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2000年在青山水庫、千島湖、東塘等地進行了網箱養殖細鱗鯧的試驗。試驗結果:網箱養殖凈產量達57.2千克/平方米,飼料系數1.56,成活率95%。平均每平方米產值741.00元,利稅410.00元,投入產出比為1:2.25,取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和經濟效益。 (一)網箱結構和設置 1.網箱材料 采用雙層聚乙烯網箱和硬質塑料網箱。從經濟安全角度考慮,硬質塑料網箱是養殖細鱗鯧的首選網箱。 2.網箱結構 網箱的規格為3米×3米×2.3米,網目為2.5—3厘米。以毛竹框架作浮子,箱體高出水面20—30厘米。 (二)主要技術措施 1.魚種放養 待水庫、外蕩水溫回升穩定在20℃ [查看詳情] |
池塘混養細鱗鯧技術 [閱讀率:7719] | 07-11 |
細鱗鯧可作為搭配混養的品種,在以同魚類為主的成魚池或魚種池中進行混養。在成魚池中混養,以放養較大規格的細鱗鯧冬片魚種效果最佳。投飼和飼養管理,與單養相同。由于細鱗鯧對敵百蟲特別敏感,忍受能力極差,因此,在混養池預防疾病時,要特別注意,禁用敵百蟲。 (一)放養時間 當池塘水溫達20℃以上時,即可將細鱗鯧冬片魚種直接放入混養塘內。 (二)放養密度 在成魚塘中畝混養細鱗鯧100—200尾,在不影響其他魚類產量和不加任何特殊措施的條件下,每畝可增加細鱗鯧商品魚60—120千克。 (三)飼養管理 對于混養細鱗鯧的魚池,在整個飼養期間無需采取特殊的飼養及管理措施?紤]到細鱗鯧對敵百蟲特別敏感,因此在混養 [查看詳情] |
池塘單養細鱗鯧的日常管理技術 [閱讀率:7794] | 07-11 |
養魚的一切物質條件和技術措施,都要通過日常管理工作才能發揮效能,獲得理想的魚產量。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主要是: (1)巡塘 觀察細鱗鯧日常生活的動態,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在黎明時巡塘,觀察魚群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程度,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白天結合投飼觀察水質及天氣變化情況,檢查細鱗鯧活動和吃食情況,確定合理的投飼量,發現魚病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傍晚時檢查細鱗鯧全天吃食情況和觀察有無浮頭預兆;在盛夏炎熱季節和夏秋之際,天氣突變時,還應在半夜巡塘一次,如發現異,F象,應及時采取措施。 (2)預防浮頭和泛塘 細鱗鯧雖然耐低氧能力強,但高產池塘由于魚種放養密度大、投飼量多、水中有機物和耗氧因子多,同樣 [查看詳情] |
池塘單養細鱗鯧的飼料與投喂技術 [閱讀率:7861] | 07-11 |
(1)飼料 細鱗鯧在生長過程中的食性是從動物性向雜食性轉變,它能很好地攝食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藻類、植物(如水葫蘆、蕪萍)和動物性餌料,如蝦、昆蟲等,同時也喜食各種人工配合顆粒飼料和各種商品飼料。在成魚飼養階段,細鱗鯧的雜食性表現尤為突出,它能充分地利用各種飼料,如魚粉、血粉、肉骨粉、豆餅、菜粕、麥麩、玉米粉、米飯、雞飼料、鴨飼料、各種動物內臟器官和下腳料,切碎的的瓜、果、皮等等。 在飼養的過程中,可投喂單一人工飼料或混合飼料或配合飼料,但精養高產池塘,必須投喂營養較全面、質量較高、各營養成分互補的配合飼料,它是實現細鱗鯧高產穩產養殖的物質基礎。使用配合飼料有五大優點:①配合飼料是根據細鱗鯧生 [查看詳情] |
池塘單養細鱗鯧的魚種放養技術 [閱讀率:7504] | 07-11 |
1.魚種選擇 優質的魚種,是實現細鱗鯧養殖高產穩產的前提條件。因此,放養的隔冬魚種,應選擇全長達8—12厘米、體質健壯、魚體肥滿結實、規格整齊、體色鮮艷、體表光滑、鱗片與鰭條完整無損、游動活潑正常、溯水性強、無寄生蟲寄生、無病的魚種。根據多年養殖實踐經驗,放養魚種的規格越大,養殖成活率越高。 2.魚種消毒 細鱗鯧魚種在放養之前,應采用藥物浸泡消毒。因為清塘過的池塘,若放養不經消毒處理過的魚種,會把病原體帶入池塘;一遇條件適宜,病原體便會大量滋生而引發魚病,尤其魚種經越冬、運輸、搬運、體質較弱,很容易因受傷而感染病菌。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①用5‰食鹽水浸泡30分鐘;②用1—2毫克/升亞 [查看詳情] |
池塘單養細鱗鯧放養前的準備 [閱讀率:7711] | 07-11 |
1.池塘清整 池塘清整的方法,見第四節苗種培育中有關內容。通過成魚池清整,可以改善池塘環境條件,從而保持和提高池塘生產力。無論是新開挖的魚塘,還是老塘,整修和藥物清塘都是必不可少的。 2.注水施肥 池塘清整后,即可進行注水。初次向池塘注水時,水位應控制在0.8—1.0米。較淺的池水,有利于池塘水溫的升高,加速培肥水質,有利于細鱗鯧的攝食生長。隨著魚個體的增長,水溫的升高,應逐漸提高水位,直達到最高水位。為達到肥水下塘,在細鱗鯧魚種放養前需施放基肥,其方法和技術措施與苗種培育階段相同。 [查看詳情] |
池塘單養細鱗鯧技術 [閱讀率:6977] | 07-11 |
池塘條件 池塘,是提供魚類棲息、生長的場所,其環境條件的變化,將直接或間接地支配和影響養殖魚類的生活和生長。池塘單養細鱗鯧,要求商品魚品質好,單位面積產量高,成本低,從而可獲得最高的養殖效益。為此,需要積極創造條件,使池塘環境充分滿足細鱗鯧的最佳生長,對不適宜的池塘環境條件,必須進行改善。 1.面積和水深 在細鱗鯧成魚的飼養階段,魚體逐漸增大,其活動范圍也隨之增大,為適應細鱗鯧生長的需要,池塘的面積和水深較苗種池要加大、加深。單養細鱗鯧的成魚池,以每口l—l0畝為佳,水深以1.5—2.5米為好。如果池塘面積較大,受風面積和日照面積大,有利于大氣中的氧氣溶解于水中和池塘中上下水層對流,改善池塘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魚種越冬技術 [閱讀率:7782] | 07-11 |
細鱗鯧屬熱帶亞熱帶魚類,不耐低溫。在華東地區11月份,池塘水溫降到16℃以下時,細鱗鯧魚種活動能力較弱,攝食停止,隨著水溫的進一步下降,有可能出現凍傷。因此,為了確保魚種越冬有較高的成活率,必須將魚種移入溫室內安全越冬。 1.越冬前的準備(1)越冬池 越冬池,必須建造在具有冷熱水進排方便的地方。注水時,必須在進水口用60—80目密網過濾,防止野雜魚等敵害生物的進入,進、出水口處設攔魚網,防止魚種逃逸。越冬池一般為室外土池和室內水泥池。 ①土池:土池的上方應搭建保溫棚,以確保保溫效果。池形以長方形為宜,面積大小適中,水深以1.5—2.0米為好。若面積過小,水位太淺,則保溫效果差,水溫變化幅度大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魚種培育技術 [閱讀率:7350] | 07-11 |
細鱗鯧魚種培育,是指將夏花魚種培育成6—9厘米的大規格越冬魚種的過程。采用池塘、水泥池、網箱和湖灣等培育方式,以前期池塘培育,后期水泥池或土池越冬培育相結合的方式最為常用。下面著重介紹此種培育方式。 (一)魚種前期培育 魚種前期,在池塘中進行培育,在生產上是指從放養夏花魚種開始培育,至進入越冬池之前的培育過程。 1.池塘條件 基本上與魚苗培育池相同,以面積2—5畝、水深1.5—2.0米為宜。 2.放養前準備 夏花魚種在放養之前,也與魚苗放養之前一樣,必須進行整塘消毒和清除敵害,施足基肥,培肥水質,使夏花魚種下搪后可攝食豐富的天然餌料。所以,在放養之前的5—10天,施用混合堆肥、畜禽糞等,施基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夏花出塘 [閱讀率:7001] | 07-11 |
魚苗經25—30天培育,規格達到3厘米左右時要進行分塘疏養,這時進入魚種培育階段。為了使夏花魚種出塘時老練結實、出池和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高,因此在出池之前必須進行2次拉網鍛煉。 拉網鍛煉,應選擇在晴天進行。具體操作方法是:第一次拉網采用包圍方式,將魚種圍困入網中,然后慢慢提起網衣,使魚體在半離水的狀態下密擠約10分鐘,然后放回池內,拉網2小時后投喂飼料。隔一天后,再進行第二次拉網,首先將魚種圍困入網中,快速將夏花魚種帶水移入事先準備好的夏花網箱內,使之密集。如遇惡劣天氣、發現魚有浮頭現象,則不能進行拉網鍛煉,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拉網鍛煉操作一定要仔細,以防魚體擦傷。 經過2次拉網鍛煉后的 [查看詳情] |
細鱗鯧魚苗的日常管理技術 [閱讀率:7426] | 07-11 |
日常管理主要是通過巡塘,及時觀察池中魚苗生長活動情況,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1.巡塘 一般每天早晨、傍晚各巡塘1次,仔細觀察魚群游動是否正常,有無離群的魚苗,一般離群的魚苗大多為病魚,應及時帶水撈取,進行鏡檢,診斷魚病,及時選用藥物治療。觀察水色肥瘦、水質變化情況,以決定投餌和注水的數量和時間。發現蛙卵、蝌蚪和水草、雜物要及時清除。觀察魚苗的生長情況,根據魚體大小,決定拉網出塘的時間。一般細鱗鯧魚苗在適宜生長的水溫條件下,經15天培育。體長可達1.5—2.0厘米;經30天培育,體長可達3—5厘米。 2.加注新水 魚苗培育期間,采取分期注水,是提高魚苗成活率和生長速度的有效措施。魚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培育方法 [閱讀率:6768] | 07-11 |
細鱗鯧夏花魚種培育,可采用傳統的豆漿培育法,也可采用豆漿與人工配合飼料結合的培育方法。下面著重介紹采用豆漿與人工配合飼料相結合的培育方法。 在魚苗下塘之前,先喂食后下塘,即先放在網箱內,投喂1次熟雞蛋黃或全脂奶粉懸濁液后下塘,這樣可提高魚苗的成活率。魚苗在下塘的第一周內,由于個體小,活動能力弱,主動攝食能力差,只能攝食到自身周圍水中的食物,因此每天需投喂豆漿3次。豆漿要均勻潑灑,確保魚苗張口就能吃到。每天投喂的時間,一般為8時、12時、16時各一次。豆漿的濃度為0.05—0.06千克黃豆加水1升,磨漿時,黃豆與水同時加入。磨好的豆漿應全池均勻潑灑。一般每畝池塘每天投喂3—4千克黃豆磨成的豆漿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魚苗放養技術 [閱讀率:7421] | 07-11 |
1.魚苗放養前的準備 (1)拉網除野 在魚苗下塘之前要用較密的網拉網l—2次,以清除塘中的野雜魚、蛙卵、水生昆蟲等敵害生物。 (2)檢查水質及水溫 在魚苗放養之前,首先要檢查清塘藥物毒性是否已經消失。具體方法為取一盆池塘底層水,放入20—30尾魚苗,放養1天,若魚苗活動正常,則說明清塘藥物的藥性已經消失,即可放苗。若是用生石灰清塘,可測酸堿度,pH低于9時,表明藥物毒性已經消失。同時要注意,魚苗池的水溫與放養魚種培育池的水溫差,不能超過3℃。 2.適時放苗 在細鱗鯧魚苗出現腰點的第二天,即魚苗已開食并能正常平游,而在卵黃囊尚未消失時下塘效果較好。如過早下塘,苗嫩,游動能力差,入池后死亡率高;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苗種培育技術 [閱讀率:7177] | 07-11 |
細鱗鯧苗種培育,是指從剛孵化出來的仔魚開始,直至秋后或翌年春季達到放養大規格魚種為止的整個培育過程。在此階段,是個體發育過程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因此,它對營養、生長環境條件等要求較高。培育的關鍵技術是,提高成活率和魚種規格。通常根據苗種發育的特點和習慣,分為魚苗培育和魚種培育兩個階段。 魚苗培育 魚苗培育,在生產上是指從魚苗下塘后經20—30天培育成夏花魚種的過程。由于魚苗個體弱小嬌嫩,活動能力差,攝食能力低,所需餌料范圍窄,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及敵害侵襲缺乏應對能力,因此,為達到較高的成活率,必須在人工控制的良好環境條件下精心培育。魚苗培育成夏花魚種階段,正是魚體各器官形成和完整的階段 [查看詳情] |
細鱗鯧的人工催產技術(4) [閱讀率:7475] | 07-11 |
三、孵化 受精卵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經過一系列的變化,最后破膜而出,變成魚苗,這就是胚胎發育過程。生產上所講的孵化,實際上包括了魚苗下塘前的整個時期。細鱗鯧的受精卵孵化,在流水中進行。 (一)胚胎發育 受精卵的孵化,當水溫為25—28℃時,破膜時間為16—20小時;當水溫為29℃時,破膜時間為13小時。剛出膜的魚的長度為5—6毫米。 1.受精卵 細鱗鯧卵粒呈青灰色,無黏性,卵膜薄而透明,屬漂浮性魚卵。剛產出的卵粒,直徑為1.1—1.2毫米。每克重的卵,含卵900—1000粒。受精卵吸水30分鐘后,膨脹到5—6毫米。 2.胚胎發育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巴西新品種課題組科研人員,1999年對細鱗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