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放養前做哪些處理? [閱讀率:15271] | 09-07 |
1)將運輸來的魚苗尤其是經過長途運輸的魚苗,先放在魚苗箱中暫養。暫養前,將魚苗連同塑料袋一起放入池內,過5分鐘后再將袋子轉一轉方向,經過兩三次約20分鐘的處理后,當袋內外水溫一致后在打開塑料袋,把袋內的魚苗放入池內魚苗箱中暫養。咱養時要經常用手或其他器具在箱外劃動池水,以增加箱內水的溶解氧。2)經過緩苗處理的魚苗,在下塘前投喂鴨蛋黃水或雞蛋黃水,保證魚苗飽食后再放養下塘,實際上就是保證了仔魚第一次安全攝食,其目的是加強魚苗下塘后的覓食能力和提高魚苗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經過長途運輸的魚苗在魚苗箱中經過0.5-1.0小時的暫養,魚苗血液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可排出,魚苗的活力大增,具體表現為它們會集 [查看詳情] |
通威大宗淡水魚魚苗培育技術關鍵操作說明書 [閱讀率:15403] | 03-26 |
前言大宗淡水魚魚苗培育是指將水花魚苗養成全長1~3厘米的魚種,也稱夏花培育。魚苗培育時間的長短,依魚苗大小、魚種的培育規格以及飼養條件與技術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為20天左右。本操作說明就通威優質魚苗培育各個環節的技術關鍵作操作說明。適用于鯉、鯽、草、魴、鲌等大宗淡水魚類的魚苗培育。具體的魚苗魚種培育方式可在成都通威水產種苗有限責任公司的網頁上下載。一、準備工作(三項工作)操作說明第一項準備工作:池塘準備計劃進行大宗淡水魚魚苗培育的魚池首先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其次選擇池形規整、池底平坦、不滲漏、通風向陽的池塘。面積以1-3畝為宜。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1)放養水花魚苗前15-2 [查看詳情] |
通威淡水名特優魚苗培育操作說明書 [閱讀率:11553] | 03-26 |
通威淡水名特優魚苗培育操作說明書前言魚苗培育:魚苗培育是將魚苗養成全長1~3厘米的魚種,淡水養魚業稱夏花培育。本文就通威淡水名特優魚苗培育做簡單的操作說明,主要適用于黃顙魚、斑點叉尾鮰等名特優淡水魚類的魚苗培育。具體的魚苗魚種培育方式可在通威水產種苗有限責任公司的網頁上下載。[b]一、準備工作[/b][b]第一項準備工作:池塘準備[/b]首先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毒無害。其次選擇池形規整、池底平坦、不滲漏、排灌方便、通風向陽的池塘培育魚苗,面積以1-3畝為宜。對池塘的操作如下: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1)放養水花魚苗前15-20天,維修整理魚池、清塘消毒。生石灰清塘可分干法清塘(60-70 [查看詳情] |
光合細菌在魚苗培育中的作用 [閱讀率:15801] | 01-07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10715525455.jpg[/imG][/center]現今,光合細菌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情了,光合細菌不僅可以改善水質、增強魚體的免疫力,還能促進成魚的生長、增加產量等等,但是光合細菌在魚苗培育上的利用還不常見。[center][imG]upload/article/2015010715563129.jpg[/imG][/center]能夠培育出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的優質健康的魚苗,才能擴大養殖規模?墒沁@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育苗養殖的小小空間里,飼料、排泄物的沉積,有害氣體的散發,造成水質難以保證 [查看詳情] |
鱸魚苗培育方式 [閱讀率:15219] | 12-18 |
鱸魚的魚苗培育可在池塘中進行,也可在水泥池、玻璃鋼水槽、帆布水槽或在網箱中進行。 1、用作培育鱸魚苗的水泥池的規格沒有嚴格的規定,小的一般為5~30立方米,水深0.7~1.3米;而大型池一般50~200立方米,水深1.5~2米。池形多樣,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等。從培育效果看,小型池比大型池更便于控制和操作管理,育苗的成活率較高,但操作比較麻煩;大型池對于企業化大規模生產更適宜,可獲得較高的總產量,但控制和管理的難度較大,特別是當有疾病流行的時候。作為池的形狀,以圓形和八角形的較好。我國生產性育苗多在水泥池中進行。 2、若在池塘中培育時,以池塘面積600~l300 [查看詳情] |
泥鰍苗培育新技術 [閱讀率:3685] | 12-18 |
2007年安徽省懷遠縣漁業科技公司突破泥鰍苗種培育成活率低的難關,泥鰍水花培育的成活率達40-50%,畝產180-250公斤。2008年全面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F將該公司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池塘條件。培育泥鰍苗的池塘面積不宜大,一般長30米、寬10-15米、深1.2-1.5米,池坡比為1:3,底泥厚度不超過15厘米。 二、清塘消毒。放苗前10天保留池水10-15厘米深,每畝用生石灰150-200千克化漿后全池潑灑,包括池坡。清塘2天后經過濾注水50厘米深左右。泥鰍苗下塘前2天用密眼網拉空網,檢查有無敵害生物,若有須重新清塘。 三、培育飼料生物。注水后,每畝施發酵 [查看詳情] |
烏鱧養殖寶典之親魚的性腺檢查 [閱讀率:13895] | 02-03 |
烏鱧繁殖關鍵是看水溫,一般水溫達到20℃以上,較穩定之后就可以進行繁殖。為了達到更好的繁殖效果,在繁殖前20天左右需進行一次性腺成熟情況的檢查。方法是將親魚池水排干,進行逐條檢查親魚的性腺成熟程度,并按程度好壞分池放養。成熟度低的可以注射催熟劑,注射后單獨放養,繼續強化培育,定期沖水刺激等,并按雌雄比例1:1為標準補缺,落實生產計劃。 檢查性腺時最大的困難是雌雄鑒別。烏鱧的第二性征差異不明顯,從外形上很難鑒別。特別是烏鱧人工繁殖時要采取對組繁殖(單繁),因此雌雄的鑒別十分重要。如果有一尾親魚選錯,那么這一組就不可能進行繁殖。在此介紹烏鱧雌雄鑒別的幾個外形特征:一眼看去,雄魚與同長的雌魚 [查看詳情] |
烏鱧繁殖需要的產卵場和環境條件 [閱讀率:15812] | 02-03 |
烏鱧多棲息湖泊、池沼及江河中水不流暢而渾濁的泥底處,其產卵場也多在這種場所。烏鱧對產卵場的要求有兩點:第一,在繞湖邊、塘堰、溝渠等近岸水草繁茂的場所,底質為淤泥;第二,近水避風的淺水區。烏鱧產卵有營巢的習性,需要有水生植物,因此產卵場有無水草和水深狀況與產卵的關系很大。據報道,在蘆葦絲中烏鱧產卵較早,在輪葉黑藻和聚草群叢中次之。產卵場的水深以20~100厘米為宜。如果因漲水使岸邊水草全部淹沒或因枯水等造成產卵場的水深不適宜時,產卵期將延遲到恢復適當水深時才開始產卵。如果天旱水枯時間過長,產卵場得不到適當水深時,親魚會掘起產卵場水底的泥土,掘成適當的水深來產卵,甚至會造成不產卵。烏鱧產卵還與水 [查看詳情] |
烏鱧養殖寶典之親魚的放養技術 [閱讀率:13700] | 02-03 |
1.親魚池的選擇:放養池的大小應根據每一次繁殖量的多少而定。例如一次能繁殖50~70對,基本上按每10平方米放養1對的原則,則選擇 0.6~1畝的池塘;如果一次只能繁殖30~40對,則選擇0.3~0.6畝的池塘。其主要原因是,當親魚性腺已成熟時最好是一次捕撈,一次催產,不宜多次捕撈。因為烏鱧拉網捕撈起捕率較低。一般是將池水抽干捕捉,對親魚刺激很大。池塘過大,親魚過分集中,多次抽干,多次捕撈,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多次強烈刺激,會造成親魚的性腺退化,影響后面幾批的催產效果。所以應采取每池的放養量和每次繁殖量配套的原則選擇親魚池的大小。池深1.5~2.0米為宜,灌水1.0~1.5米,池埂高出水 [查看詳情] |
鰻魚養殖之鰻魚苗種培育的鰻苗放養 [閱讀率:13848] | 02-03 |
鰻魚苗種培育就是把鰻苗養成10克以上鰻種的生產過程。這一階段需要經過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等三種不同類型池塘的培育。鰻種是成鰻養殖的基礎,鰻種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成鰻養殖的好壞。因此,要發展養鰻生產,首先必須抓好鰻魚苗種的培育。 為了保證鰻苗培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除了做好上述一切準備工作外,還需抓好以下幾個生產環節。 -、鰻苗放養時間 由于鰻苗在水溫15℃以上才能正式開始攝食與生長,所以露天池培育鰻魚苗種,以自然水溫達到13℃以上時放養較為適宜。這樣,鰻苗經過短期暫養適應環境后,當水溫上升時即可開食馴養。在福建、廣東的鰻苗放養時間在3月初左右。 有加溫條件或有溫水供給的 [查看詳情] |
鰻魚養殖之鰻苗第一階段馴養方法 [閱讀率:8208] | 02-03 |
鰻苗馴養過程大致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夜間投飼轉變到白天投飼,第二階段是由投喂鮮活餌料(絲蚯蚓)轉變為投喂配合飼料。鰻苗由分散覓食到集中于食場攝食的改變,是在這兩個階段中逐漸完成的。 第一階段馴養工作在夜間進行。利用鰻苗對弱光有趨光性的特點,根據一級池面積的大小,在池壁四周設置由鐵絲網制成的規格30厘米×30厘米×10厘米的食臺 5~6個,沿池壁每隔5~6米吊l個食臺,在每個食臺上方近離水面處配置15~25瓦白熾燈1盞。一般在鰻苗放養后第三天夜里開始馴養。若加溫池,則在鰻苗放養后每天升溫4℃,待升到20℃以上時,就可以開始馴養。第一天馴養在晚上七八時開始,投給切斷的絲蚯蚓,一晝 [查看詳情] |
鰻魚養殖之鰻苗馴養的目的 [閱讀率:7734] | 02-03 |
鰻苗馴養就是指鰻苗一級池培育。鰻苗在自然環境中晝伏夜出分散覓食,食物以小魚、小蝦、部分水生昆蟲的幼體、絲蚯蚓、搖紋幼蟲等鮮活餌料為主,生長慢、成活率低。一般需要5~6年時間才能長成商品規格。因此,如果要想在1~2年時間內從鰻苗養成商品鰻出售,必須人工投喂配合飼料。為了改變鰻苗的攝食方式和食物品種,加速其生長,就必須對鰻苗進行馴養。 馴養是培育好鰻種成敗的關鍵。鰻苗馴養一般需要3周時間,達到3個改變:①改夜間攝食為白晝攝食(由于夜間水中溶氧低,鰻魚攝食和消化能力弱,飼料效率低,且管理不便);②改分散覓食為集群攝食(使鰻魚生長均勻,減少飼料流散,且便于捕撈);③改食鮮活餌料為食配合飼料(配 [查看詳情] |
鰻魚養殖之鰻苗采捕方法 [閱讀率:8556] | 02-03 |
由于至今還未能人工孵育出鰻苗,鰻苗主要依靠天然采捕。每年12月下旬到翌年3月是鰻苗汛期,中山等地的漁民在珠江口張網在漲落潮時晝夜采捕! ∶磕耆攵蟪墒斓挠H鰻從珠江口漫游到西沙、南沙群島附近四五百米深海處產卵繁殖成仔鰻,幼苗呈柳葉狀,透明,長10厘米。孵化后的鰻魚經“長途旅游”洄游到珠江口的內河發育生長。由于至今還未能人工孵育出鰻苗,鰻苗主要依靠天然采捕。每年12月下旬到翌年3月是鰻苗汛期,中山、佛山等地的漁民在珠江口張網在漲落潮時晝夜采捕。目前沿海采捕鰻苗的主要方法有: 1、定置張網 大規模的捕撈鰻苗即用定置張網。大多是在夜間漲潮時,將張網設置在較寬、較深的河流中或海邊,使鰻魚隨著水流 [查看詳情] |
淡水魚苗培育之魚苗放養技術 [閱讀率:13671] | 11-19 |
[b] 1.肥水[/b] 剛下塘的魚苗以輪蟲和無節幼體等小型浮游動物為食,因此,魚苗下塘前3~5天,應依水溫按每100平方米池面22.5~45千克的量潑灑糞肥,進行肥水,以滿足魚苗的營養需求。 魚苗的生長速度和輪蟲的生物量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輪蟲的生物量在0~30毫克/升的范圍內,魚苗的日增重率隨輪蟲數量的增多而加快,兩者呈正相關;輪蟲的生物量在32~160毫克/升的范圍內,輪蟲的數量越多,魚苗的日增重率越低,兩者呈負相關。因此,控制輪蟲的生物量極為重要。魚苗下塘時,輪蟲的生物量為20~30毫克/升(7000~10000個/升)較適宜。 水體輪蟲生物量的檢查方法:在晴天中午 [查看詳情] |
淡水魚繁殖過程中幾個注意點 [閱讀率:13693] | 09-03 |
1.選擇優質魚種 魚種是養魚的首要物質基礎,放養優質魚種是獲取高產的重要條件。優質魚種必須符合以下要求:①體形好。體色鮮艷有光澤,鱗片、鰭條完整,無損傷,無病狀。②體質好。背寬腹厚,肌肉豐滿有彈性,游動活潑,溯水性強。在密集環境下,頭向下、尾向上不斷擺動。③規格一致。同一批魚種個體整齊,大小均勻。不符合上述條件者即視為劣質魚種! 2.掌握放養時機 一般自冬至到翌年立春(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是淡水養魚放養魚種的最佳時機。這是因為冬季水溫低,魚的活動力弱,鱗片緊密,在捕撈、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魚體不易發生機械創傷,尤其是可以減少赤皮病和水霉病的感染率,在這段時間里,魚類的新陳代謝 [查看詳情] |
異育銀鯽規;斯し敝臣夹g [閱讀率:10673] | 08-21 |
異育銀鯽系采用異源精子激發銀鯽卵進行雌核發育而繁殖的一種優良品種,這一育種技術目前已推廣應用于生產實踐。異育銀鯽人工繁殖技術雖不復雜,小批量的繁育一般的養殖場都能做到,但要進行規;斯し敝尘捅仨殞Ψ敝臣夹g的每個環節都熟悉,稍有閃失,就有可能給生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我們根據本單位良種試驗基地10多年進行異育銀鯽規;斯し敝硨嵺`(年繁育異育銀鯽苗2000萬尾以上),總結了異育銀鯽規;斯し敝臣夹g,供參考。 [size=4][b]1、親本選擇與培育[/b][/size] 親本性狀優良,數量充足,性腺發育良好,是異育銀鯽人工繁殖順利進行的基礎,也關系到苗種質量的優劣。 [b]1 [查看詳情] |
方正銀鯽的越冬保種和越冬措施 [閱讀率:7188] | 08-21 |
方正銀鯽是一種耐低溫和耐低氧的魚類。因此其越冬保種比較簡單,也較容易。 [b]1.并池越冬保種[/b] 長江以南地區習慣秋季(10月前后)并池越冬。目的一是商品魚出池上市;二是池塘清整改造。這時可以結合商品魚上市和井塘出池的時機,按親魚標準挑選合格親魚,以每畝500~1000尾進行專池過冬,池水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以利于翌年春季繁殖時使用。專池越冬在水溫合適的時間還可以投喂(一般銀鯽在水溫10℃左右還可攝食),促進性腺進一步發育;同時,要加強管理。 [b]2.魚類安全越冬的措施。[/b] ⑴越冬池清塘、消毒。放魚前10~15天,將池水盡量排干,晾曬3~7天,每畝用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