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的魚塘,為什么有的塘里大口鯰打轉死魚,有的塘卻很正常? [閱讀率:10966] | 06-27 |
現在四川區域養大口鯰的越來越多,塘邊價格高達八九元一斤,因為收益好,這兩年養殖面積逐年增加。投喂飼料成本在每斤魚五元左右,如果投喂的是雞腸那成本會再低一點,在四至五元之間。隨著養殖戶產量的提高,對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調節水質至關重要,但許多養殖戶產量逐漸提高,并沒有意識到調節水質的重要性。調水意識不強,既不知道如何調水,也不知道投入品與微生物菌劑之間的菌相平衡。當水質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調節,特別是投喂的雞腸,水質累計到了一定程度,問題也就隨之而來:發病死魚,甚至是泛塘都是極有可能的事情。昨天我去了板橋范總的魚苗基地,去的路上范總說到了一個問題,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不管成魚還是魚苗,當魚吃著吃 [查看詳情] |
大口鯰魚苗的鰓霉處理一例 [閱讀率:15038] | 04-24 |
時間:2019年4月10日中午;地點:南寧橫縣蓮塘鎮;案例概述:當地一處大口鯰魚苗標粗魚塘,3個池塘,共7畝水面,平均水深1.5米。一個星期前從廣東采購運回的種苗,共50萬尾左右。目前魚苗已有5~6公分長度。 據塘主反映,魚苗已持續死亡有三天左右時間了。剛開始第一天發現塘面死魚只有7~8尾,后來逐日增多。以為是蟲害引起,于是做水體殺蟲、消毒處理。用藥后,魚苗死亡量并未減少,反而有增加趨勢,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觀察塘口情況:塘面漂浮有約幾十尾死魚,之前已撈起過多次。水質呈濃綠色,透明度低,有機質較多,下風口有部分藍藻。塘邊水草處魚苗聚集比較多,部分在靠岸邊水面慢游,反應遲鈍,嘴巴微 [查看詳情] |
肉桂醛、辛酸和β-二羥基苯酸對鯰魚病原體的抗菌活性 [閱讀率:15701] | 04-07 |
夏洪麗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篇來自Aquaculture的文章:肉桂醛、辛酸和β-二羥基苯酸對鯰魚病原體的抗菌活性,文章引用信息如下:[imG]upload/article/a2019040722415712.jpg[/imG]疾病爆發是鯰魚產業的主要限制因素,據報道,鯰魚每年的總損失通常占總產量的15%~20%,造成這些損失的主要有愛德華氏菌,柱狀黃桿菌,嗜水氣單胞菌。這些病原體能夠分別導致鯰魚腸內敗血癥(esc)、柱狀病和運動性氣單胞菌敗血癥(mas)。研究表明,植物源性抗菌化合物(Plant-derived antimicrobial compounds,PDA)作為一種天然藥物,已被用于對 [查看詳情] |
巴沙魚腸胃炎治療方案 [閱讀率:25840] | 11-12 |
進入深秋之后,天氣變化比較大,特別是早晚溫度的波動極大,水質不穩定,極容易引起養殖動物的感染發病。 以下是養殖戶出現的情況: 湛江雷州宋村盧老板養了3張土塘,東西走向,今年第一次養巴沙魚,其中發病的魚塘面60畝,水深1.2米,大概放28萬苗,7月24號放的苗,大概在0.7到1.3斤每條;10月20號開始斷斷續續殺過3次車輪蟲了,每次殺完蟲消毒兩次!最高死亡九千條一天,處理完蟲害后腸炎及肝出血比較嚴重,都不怎么吃料,由一天60包料降到早上不吃下午吃幾包。 出現的癥狀:①胃鼓腫漲膨大[imG]upload/article/a2018111211230077.jpg[/imG]②腸道 [查看詳情] |
懷頭鯰感染錐體蟲 [閱讀率:26848] | 10-18 |
[病例469]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三龍鎮有兩毗鄰的懷頭鯰養殖池塘,分別為17畝和22畝,分別配備4臺和8臺3kW的增氧機(圖1、2)。精養懷頭鯰,規格在1-1.5斤,并未混養其它品種。 2018年7月16日,22畝的塘口開始發病,當日死亡量7尾,發病后吃料正常。 7月17日,22畝塘口死亡增加到15尾,17畝塘口也開始發病,死亡量為6尾,病魚有浮頭、游邊現象,病魚敏感,有腳步聲則會驚擾其下沉。檢查病魚體表脫粘(圖3),尾鰭末端發白,輕微貧血,鰭條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圖4),肛門發紅(圖5),部分下頜處有出血點,病魚鰓絲輕微貧血(圖6),肝臟呈現土黃色(圖7),其余內 [查看詳情] |
稻田生態綜合配套養殖本地胡子鯰示范 [閱讀率:40945] | 02-07 |
一、概況 梁河縣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光、熱、水資源和漁業資源極為豐富,全縣年降雨量在1075—1868毫米之間,多數年份在1400毫米左右,年均氣溫18.3℃,≥10℃活動積溫6438—6884℃,年日照時數為2083—2524小時。境內共有5個較大的低熱河谷平壩即南甸壩、蘿卜壩、勐養壩、勐蚌壩、勐隴壩,有大盈江、小隴川江、蘿卜壩河三大水系。在縣內的江、河、庫、壩、塘(池)田等水域內,有江鯉、梁河條鰍(小花魚)、本地胡子鯰(本地挑手魚)、蛇魚、蝦、蟹等20多個土著經濟魚類和名特優水產品種,其中:梁河條鰍、本地胡子鯰、蛇魚等3個品種,以肉質細嫩、鮮甜、無鱗片、骨刺少、腸肚細、肉多肥美為 [查看詳情] |
32斤!粵海大口鯰魚新魚出魚包產量刷新玉林地區紀錄 [閱讀率:50345] | 10-28 |
[imG]upload/article/a2016102823553185.jpg[/imG]撰稿| 集團工程中心 蔣煥超粵海大口鯰魚飼料繼8月份傳來最早出魚的特大好消息以來,一直喜訊不斷,這不,9月3日玉林旺盧村客戶陳**老板又傳來了每包飼料產量高達32斤的重大好消息,創下了鯰魚飼料在玉林地區多年以來產量最高的紀錄。隨后同是旺盧村的鐘*老板也傳來了包產量31.5斤的喜訊,此外還有文趙村的池**老板、梁*老板……,他們捷報連連,有的30斤,有的32斤,都夸贊粵海飼料品質好,長速快,產量高,產量質量穩定,值得信賴。[imG]upload/article/2016102823554810.png[/ [查看詳情] |
粵海大口鯰魚率先上市,生長快體色靚,時間提前20天 [閱讀率:51310] | 08-24 |
撰稿 | 集團工程中心 蔣煥超2016年8月13日注定是個不尋常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粵海大口鯰魚用戶梁金傳來了特大喜訊——粵海大口鯰魚飼料用戶率先出魚了!在這夢幻般的一天,梁老板在整個玉林市場創下了大口鯰魚養殖周期最短,最早出魚的神話,不僅在出魚時間上比其他廠家快20天以上,并且魚體色十分黃靚,肝膽、腸道也非常健康,深受收魚商的喜愛。大口鯰養殖不同于其他品種魚類養殖,因為它是兇猛肉食性魚類,互相殘殺非常嚴重,能夠吃掉自身重量三分之二的魚,并且超大魚價格要減1元/斤,所以在養殖過程中都要分批出魚,捕大留小,也因為它是肉食性魚類,飼料的好壞直接決定生長速度的快慢,因此出頭魚時間便成了養殖戶衡量 [查看詳情] |
養殖戶如何成功處理鯰魚塘水難肥的問題 [閱讀率:51940] | 08-16 |
一、基本情況介紹 江蘇省大豐市斗龍村郭老板家一鯰魚塘總面積8畝,水深1.5米左右,水面積12畝左右。放養鯰魚苗8萬只。近期連續高溫天氣,大雨以后水體變渾濁,連續施肥補藻種效果都不好,還導致亞硝酸鹽、氨氮特別高。[imG]upload/article/a2016081610234161.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6081610235062.jpg[/imG]2016年8月2日拍攝 二、水質檢測[imG]upload/article/2016081610235480.png[/imG] 三、處理方案 2016年8月2日天氣晴,上午使用:“速清”1 [查看詳情] |
【經驗分享】海大塘鲺標苗戶35天分塘,成活率近6成 [閱讀率:56222] | 06-14 |
[imG]upload/article/a2016061411103543.jpg[/imG]苗種是塘鲺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苗種的質量直接影響養戶的經濟效益,目前塘鲺在標苗過程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第一,大多養戶沒有選擇專門的苗料,在魚苗開口階段一般使用2#料打粉、鯪魚粉料或者鰻魚粉料投喂,營養方面不能滿足魚苗需求,生長速度較慢。 第二,標苗過程中關鍵點把握不清,管理根不上,成活率偏低。往年的標苗成活率在3成左右。 第三,由于在標苗過程中就開始使用抗生素,導致成魚養殖過程中縮骨較多;成魚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病,很容易出現魚不受藥的情況,導致損耗較嚴重。為了幫助客戶實現增產、增效,海大專門成立 [查看詳情] |
塘鲺標苗現狀與難點、塘鲺魚標苗技術與關鍵點 [閱讀率:50564] | 04-11 |
[b]背景信息[/b] 塘鲺,學名胡子鯰,在分類上屬鲇形目、胡子鯰科。屬于熱帶、亞熱帶魚類,廣布于我國南方各地。養殖區域集中于南方,尤其在廣東省較多,在江門地區,粵西的茂名湛江一帶,粵東的梅州一帶都有養殖,其中以江門市崖西一帶最為密集,僅崖西區域,占據整個廣東養殖的20-30%。 作為塘鲺魚行業重要成員、塘鲺魚料領導企業,江門旺海公司在該市場深耕細作,通過市場走訪與積累,從實際養殖出發,針對下階段的塘鲺標苗,提供針對性技術方案。供廣大客戶參考。[b]一、塘鲺標苗現狀與難點[/b]崖西塘鲺標苗一般選擇水花標苗•指放養塘鲺魚水花自行標苗,一般放養孵出后3-7天苗種 [查看詳情] |
低行情環境下群豐用戶養殖鯰魚 每畝純利潤超七千 [閱讀率:53121] | 11-16 |
前言跟隨2014年鯰魚養殖行情利好的春天剛過,2015年鯰魚市場出現直線下滑,主要體現為鯰魚價格價格迅猛下跌,成魚滯銷。加上天氣反常態引起鯰魚養殖中死亡損失,2015年許多鯰魚養殖戶都處于虧損狀態。然而,在如此惡劣的鯰魚行情壞境下,還是有那么一些人,憑借優質飼料和精細的養殖管理,收獲到了屬于他們辛勞回報的果實。一、基本信息鐘偉軍,廣西玉林仁東旺盧村,從事養殖事業3年,主要養殖大口鯰、羅非魚等。[imG]upload/article/a2015111609295941.png[/imG]二、養殖過程[imG]upload/article/2015111609300858.png[/imG]三、 [查看詳情] |
飼料新品粵海大口鯰魚飼料養殖效果喜人 [閱讀率:50860] | 11-07 |
大口鯰魚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并不像其他品種魚類那么耳熟能詳,但對于廣西玉林人來說可是他們的經濟命脈,是他們的搖錢樹,很多人依靠著大口鯰的養殖發了家,大口鯰的養殖在玉林早已家戶喻曉,養殖歷史將近20年。大口鯰盡管養殖歷史悠久,但由于飼料市場容量有限,一直未有專門的大口鯰魚飼料生產,長期依靠投喂生魚料或者海水魚料或者野雜魚等進行養殖,存在飼料的營養水平不夠,適口性相當差等問題;浐闈M足養戶需求,攜手致富,從2014年起就開始聚力大口鯰魚飼料的研究與開發,粵海大口鯰料2015年5月份正式投入市場,并在本年度秋季期取得了重大成功。近日,粵海大口鯰魚飼料客戶頻頻發來喜訊,先是南寧三塘陳超尤老板10月2日 [查看詳情] |
NCG在高玉米蛋白粉飼料中的添加可以顯著提高鱘魚生長速度 [閱讀率:34634] | 10-16 |
說明:本文摘自發明專利“一種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鱘魚高玉米蛋白粉飼料”(專利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b]前 言[/b]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集約化和規;l展,飼料原料特別是蛋白質飼料原料短缺已經成為水產養殖業的瓶頸。魚粉蛋白質含量提高且氨基酸平衡,是水產動物飼料中營養最豐富的蛋白質原料,近年來魚粉產量相對穩定,但需求量和價格都持續升高,使得養殖成本增加。植物蛋白源替代魚粉也是近年來水產動物營養研究的熱點和難點,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加工中的副產物,粗蛋白含量是51.3%,相對其高蛋白質含量,缺點是精氨酸含量低 1.48%。水產動物飼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高于15% 時影響生長 [查看詳情] |
革胡子鯰的流行性潰瘍綜合癥怎么治 [閱讀率:32434] | 10-05 |
[imG]upload/article/a2015100521305013.jpg[/imG]【病原】侵入絲囊霉菌!玖餍刑攸c】流行性潰瘍綜合征,是一種對野外及養殖的淡水與半咸水魚類危害極大的季節性流行病。低溫和暴雨的等條件,可促進絲囊霉菌孢子的形成,而且長期的低溫造成了魚對霉菌的免疫減弱。因此,該病大多在低水溫和大降雨之后發生!景Y狀及病理】患病魚早期癥狀,包括不吃食,魚體發黑,病魚漂浮水面;中期,病魚體表、頭、尾部可見紅斑;后期,出現較大紅色或灰色的淺部潰瘍,并常伴有棕色壞死,大塊損傷多發生在軀干和背部。大多數魚在這階段發生大量死亡。存活的病魚,其體表具不同程度的壞死和潰瘍灶,有的紅斑呈 [查看詳情] |
大口鯰飼料選擇與投喂管理 [閱讀率:23360] | 09-14 |
第六位為大家解密飼料的配方師來咯,上一期是北方地方的主養魚——鯉魚,這一期輪到大口鯰啦。您知道大口鯰飼料是怎么選擇嗎?又是如何投喂管理的呢?這期可是一位美女配方師為大家講述哦,有請通威股份水產研究所的尹恒老師為大家主講。尹恒:水產養殖專業,碩士學歷,1999年進入通威, 主要從事淡水魚類營養與飼料研發及技術應用工作,主要對原料、添加劑在魚類上的作用進行評估,篩選出多個產品在水產飼料上進行應用,并對植酸酶在水產料上的應用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作為主要研發人員參與的多個項目獲得公司科技成果獎,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兩篇。水產研究所核心營養師之一,現主要負責重慶片水產料飼料配方與營養技術支持。[imG]u [查看詳情] |
塘鲺魚養殖塘水質如何才保持好 [閱讀率:31920] | 08-29 |
塘虱養殖簡介塘鲺,魚類,可食用,學名胡子鯰,在分類上屬鲇形目、胡子鯰科。屬于熱帶、亞熱帶魚類,廣布于我國南方各地,既是營養豐富的消費品,又是具藥用價值的滋補品。目前人工養殖區域集中在南方的兩廣地區,其中又以江門的崖西和鶴山為主。塘鲺每年的4-6月份為放苗高峰期,而6-10月份為喂料高峰期,養殖周期在6-8個月且當年出魚的稱為新魚,養殖周期在8-14個月且是第二年出魚的稱為老魚。養殖魚塘面積一般在5畝左右,最高畝產可高達8000斤以上,每畝投喂飼料在4噸以上。每年除了價格之外影響塘虱養殖效益的因素主要是養殖成數不高,死魚多、餌料系數高,飼料成本重。[b]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張魚塘圖片[/b][imG] [查看詳情] |
眾邦EM復合菌在胡子鯰上的實驗研究報告 [閱讀率:10231] | 08-16 |
胡子鯰是一種小型淡水經濟魚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大,價格比家魚穩定。我司在胡子鯰養殖中使用EM復合菌,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現將經驗總結如下,供養殖戶參考。一、材料1.EM復合菌。EM復合菌每毫升活菌數不低于200億cfu,胡子鯰成魚養殖中使用的眾邦EM復合菌就是按此標準使用,主要使用方式有全池潑灑和拌餌投喂。2.池塘條件。試驗池塘兩口,總面積4.8畝,黃泥底質,深2.1米,可蓄水深度1.7米,池塘東西走向,塘邊有龍眼樹8株,炎熱天氣可遮陰。池塘水源充足,水質清新,含氧量在2毫克/升以上,水體pH值為6.8~8,排注獨立,排水口用鐵絲網加固防逃。3.清塘消毒。魚種 [查看詳情] |
眾邦EM復合菌在本地塘角魚養殖中的實驗報告 [閱讀率:9176] | 08-16 |
眾邦EM復合菌是新型復合微生物菌劑,內含十屬80多種有效微生物,有光合細菌、乳酸菌、放線菌等,組成復雜,但性質穩定,功能廣泛,卻不含任何污染物和化學有害物,可廣泛用于種植業、養殖業、環保等領域。用于水產養殖,對改善水質、提高成活率和相對生長率,提高水產品品質有明顯作用。針對福州市近年來養殖本地塘角魚,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難題,2009年我們用EM復合菌對本地塘角魚養殖全過程進行處理,以改善魚的生長環境,達到降低發病率,提高成活率,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和經濟效益的目的。試驗得出結果是:試驗塘水質穩定,發病率低,經4個多月養成6尾/大規格商品魚,產量達2286kg/667㎡ 。比對照塘產量1051kg [查看詳情] |
水質變差導致南方大口鯰下顎潰爛的處理試驗 [閱讀率:9025] | 06-19 |
2015年6月的大口鯰魚塘暴發了大口鯰的爛身,死亡量較大。發病魚塘水質很差,和經銷商探討后,嘗試了一套方案,通過我們的紅霉素,桂花消毒王,諾卡氏,em菌等,起到較好的效果;具_到治愈的目的。地點:湖南岳陽面積:8畝水深:1.5米天氣:連續晴天,溫度在30度上下基本情況:該魚塘主養大口鯰,密度是1500尾每畝。還有少量花白鰱。沒有草魚。在7月6日之前每天死亡大口鯰在30條左右,兼有幾條花白鰱死亡。在6日,死亡量突增180多條,花白鰱的死亡量也上升到幾十條。8日下午到魚塘邊觀察,水惡臭難聞,水面上有許多塊狀物和未吃完的冰鮮雜魚,油膜很多,當天有微風,但是水面幾乎沒有波浪。癥狀:在君山其他很多地 [查看詳情] |
革胡子鯰苗種高產培育的準備工作與魚苗放養 [閱讀率:7507] | 12-21 |
一、作好苗種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苗種培育池 培育池為水泥池,長方形。小池面積20平方米,池深1米;大池面積1畝,池深15米。 2、水質培育 (1)小池 將水花魚苗養成全長2厘米規格的苗種。魚苗放養前把水泥池四壁及底部擦洗干凈,注入30厘米左右水,并用福爾馬林使池水達10毫克/升濃度消毒池水。過3天毒性消失后,將輪蟲種引入池中,每天潑灑一次豆漿,連續3天,此時輪蟲大量繁殖,即可放養水花魚苗。 (2)大池 將全長2厘米養成10厘米規格的魚種。放苗前,池中注入50厘米左右水,并用生石灰使池水達20毫克/升濃度清塘消毒,同時施用500千克糞肥培育餌料生物。7 [查看詳情] |
革胡子鯰苗種培育高產技術的兩個階段 [閱讀率:7499] | 12-21 |
根據革胡子鯰苗種生長特點,分兩個階段進行培育。 1、第一階段培育 在小池中松散設置8個經洗凈消毒的水葫蘆垛,用細竹等浮性材料圍住水葫蘆,供魚苗棲息、食場和清新池水水質等。每平方米放養3000尾水花魚苗。魚苗除攝食池中輪蟲外,每天還應投喂水蚤1次、混合餌料4次上午、下午各2次;旌橡D料用量:前3天平均每天投喂6個熟蛋黃和200克魚粉;第四至第七天平均每天投喂6個熟蛋黃、500克魚粉和300克麥粉。投餌方式采用混合料兌水潑灑法,沿池邊和水葫蘆垛處多潑些,其它水域少潑些。培育期間,要保持池水微流,進水口和出水口都要用紗窗布圍住,防止魚苗逃跑和敵害生物進入。每天適量增高水位,到第七天,池 [查看詳情] |
大口鯰維氏單胞病發生與診治方法 [閱讀率:8273] | 12-16 |
大口鯰俗稱河鯰,屬鯰形目、鯰科魚類。大口鯰營養豐富,肉質鮮美,無肌間刺;生長速度快,苗種易得,疾病少,耐缺氧能力強,養殖技術簡單,飼料成本低,經濟效益好;谝陨显,該品種深受養殖戶和消費者喜愛。2014年7月四川崇州一養殖場養殖的大口鯰發生大規模死亡,筆者對其進行相關診斷,并進行治療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1、發病魚的臨床癥狀 經調查池塘水溫22℃~25℃,疾病爆發的魚種大小為50~100g,發病初期每天死亡10多尾,疾病高發期每天死亡2,000尾,送診前短短1周已死亡50%,該病發病后的死亡率高達90%,即使不死亡的因體表潰瘍嚴重也無商品價值! 』疾◆~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離群獨游, [查看詳情] |
多雨季節鯰魚車輪蟲病及防治要點: [閱讀率:7144] | 10-18 |
入夏之后,雨季來臨。過多雨水容易讓魚兒發生車輪蟲病,雖然車輪蟲病相對來說要好治療些,但如果防治不及時,防治方法不當,也容易引起體表被細菌二次感染,造成病魚死亡。這里對鯰魚的車輪蟲病進行簡要介紹,以供養殖戶參考! ≤囕喯x寄生于鯰魚鰓絲或體表。寄生于體表的車輪蟲,嚴重時可見病魚嘴部、鰭等處有一層白翳;寄生于鰓絲則引起病魚鰓絲顏色變淡,粘液增多,鏡檢可發現大量車輪蟲。該病主要危害體長5厘米以下的苗種,可造成死亡,流行于每年4~5月! 〕R姷姆乐畏椒ㄓ校骸 、倜慨每米用二氯異氰尿酸鈉133克化水全池潑灑。②全池潑灑苦棟子煎液,用量為5毫克/升(即每畝約用3.34千克),使用前煮沸2小時。 [查看詳情] |
廣東東莞地區塘鲺魚體色不佳的處理方法 [閱讀率:8751] | 09-17 |
2013年9月9日,廣東東莞市洪梅鎮的客戶李老板反映我天邦塘鲺料養殖的塘鲺魚出現體色不佳,接到業務員反映情況后,9月10日我們技術服務部同業務經理趙經理一起到現場察看,通過打樣發現,塘鲺魚規格為6兩到1斤之間,魚的背鰭、胸鰭、頭部和尾部都出現出血現象,有些魚的體色很黃很靚,而其他魚的體色不是很好,經過解剖發現,塘鲺魚的肝臟偏白,膽汁變黃。檢測了水體的水質指標發現,水體PH7.6,氨氮1.2,亞鹽大于0.3,死藻很多,水色呈暗綠色。綜合了多方面的數據,塘鲺魚體色不佳是由于魚體發病和水質不佳引起,而如何治療好魚病是目前最為緊急的。因此,我們根據水質和魚的相關情況,給客戶相關的建議。2013年10 [查看詳情] |
一例鯰魚養殖過程中小瓜蟲水霉病治療實例分享 [閱讀率:7901] | 06-20 |
作者:贛榆縣海洋漁業技術指導站 于家華 一養殖戶新進鯰魚種三天,體長大約8~10公分左右,剛入塘的鯰魚種死亡量很大。從外表看,小鯰魚鰓蓋腫脹,兩邊有水泡,尾鰭和胸鰭潰爛明顯,而且在水中能看到鰭上有絮狀物;剖開內臟,腸道與肝臟無病變。取鰓絲與潰鰭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在鰓絲與鰭上看到大量的小瓜蟲和水霉菌絲。因剛入塘三天,可以肯定是進苗時本身苗種所攜帶! ≈委煼椒ㄈ缦拢骸 1、第一天:換水,全塘潑灑VC應激靈(250克/畝)和黃金多糖(250克/畝)! 2、第二天上午9點再按以上方法全塘潑灑一次VC應激靈和黃金多糖,下午用生姜(500克/畝)和辣椒(250克/畝)煮水全池潑灑一次殺小瓜蟲! [查看詳情] |
高產養殖品種塘鲺魚人工繁殖方法介紹 [閱讀率:21351] | 04-24 |
塘虱魚,俗稱胡子鯰。塘虱魚具有特殊的附屬呼吸器官,可以上浮直接吸入空氣來增加氧氣的攝取,因此可適應極低溶氧之環境,為廣溫性鯰科魚類,適應力極強;目前市面上可見的種類主要為外來種,即泰國種塘虱魚及非洲塘虱魚,因為泰國塘虱魚的成長迅速且體型大,因此一般系以泰國塘虱魚為養殖主要對象,而其養殖條件簡單,再加上其食性可以用家畜、家禽之內臟為主飼料,養殖成本低廉,因此,成為許多農民副業養殖之魚種。 塘虱魚具有較一般魚類大的腦下垂體,也常被取出供為淡、海水魚類催熟用的激素,因此其利用可以說是十分廣泛。 淡水魚類依照其卵的性質大致上可以區分成三種,一為分離半浮性卵,如草鰱魚即是;第二種為分離沉性 [查看詳情] |
鯰魚養殖常見病潰瘍病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10672] | 03-08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030812533963.jpg[/imG][/center] 【病因】多種致病微生物(如愛德華氏菌、氣單胞菌、真菌等)共同感染引起。潰瘍(爛肉)病的發生常與機械損傷(拉網及進苗時不小心損傷)及體表寄生蟲(如錨頭鳋等)的寄生有關,同時水體(或底質)有機質過多時更易誘發病原菌感染! 静“Y】體表有一個或數個表皮潰爛的病灶為其典型特征。病魚軀干等部位出現一個或數個紅斑或紅黃色斑塊,嚴重時肌肉腐爛并露出骨頭,病灶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不等。同一尾魚出現多個病灶,有在頭部、背部、體表兩側不等。解剖觀察時,有時有肝損傷綜合癥等病癥并發。 [查看詳情] |
鮰愛德華氏菌引起雜交鲇敗血癥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10891] | 01-01 |
廣東南海西樵鎮一精養雜交鯰池塘,面積5畝,水深2.2米,放養夏花魚苗3.3萬尾,投喂廉價冰鮮魚。2011年9月下旬規格約30克/尾。9月中旬開始有零星死亡。9月21日殺錨頭蚤。9月22日死亡約10尾。9月23日死亡50~60尾,外潑碘制劑+抗菌藥。9月26日死亡200多尾,問診利洋水產藥店。外用“慧碘+菌毒出血康”連續2天,內服“氟苯尼考”、“多康素”等連續三天。 9月28日上浮魚減少,死亡有所減少。10月29日死亡幾尾。9月28日,檢查病魚體表有一些小紅點狀潰瘍灶,臀鰭充血發紅(見圖1)。解剖腹腔有紅色積水,肝、腎腫大、充血,腸胃積水、充氣(見圖2)。取2尾上浮病魚的肝、腎組織在血平板 [查看詳情] |
弧菌引起雜交鯰魚潰爛病一例 [閱讀率:11564] | 12-28 |
廣東佛山南海九江鎮一客戶,魚塘水面8.5畝,水深1.6米,增氧機5臺,共放養4.5萬條雜交鯰,投喂低質冰鮮魚。 2011年10月18日開始出現爛身死亡,至11月7日共死亡約17000條,開始每天死亡30~40條,高峰時每天死亡1500條,11月7日采樣時每天死亡量維持在200多條,規格300~750克/條。 病魚體表嚴重潰爛,露出肌肉。鰭基部嚴重充血。多數潰爛部與完好皮膚的界限清晰,常形成一個四方形的潰爛面(見圖1)。解剖見肝臟充血發紅,鰾顯著充氣(見圖2)。 取一尾病魚的腦、肝、皮膚、腎組織在血平板上做細菌分離培養,32℃培養12 h后,皮膚組織長出大小一致,形態相同的菌落。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南養殖常見傳染性疾病鰓霉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482] | 11-02 |
由鰓霉引起,病魚鰓部蒼白色,伴有充血或出血,魚種容易感染,流行于5~8月,鰓霉在環境適宜時。1~2天內即可大量繁殖,因此大口鯰一旦感染易呈暴發性死亡。此病一般與水質密切相關。水質惡化,特別是有機質含量很高時易發生。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代替茶粕清塘有一定預防作用。②一旦發生此病,加注新水,降低有機質含量,同時全池潑灑15~30ppm生石灰或1~2ppm漂白粉。③用10ppm制霉素藥浴。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南養殖常見傳染性疾病水霉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588] | 11-02 |
主要危害魚卵和魚 苗,特別是水溫低于19℃時,未受精卵首先長出水霉菌絲,隨后蔓延到正常卵,菌絲奪取胚胎發育營養,導致發育受阻死亡,此病傳播速度快,要特別小心。 防治方法:①大口鯰孵化期間盡量控制水溫在20℃以上,最好采取地下水塑料薄膜保溫孵化。減少氣溫波動的影響。②孵化期間用1ppm高錳酸鉀浸洗魚卵。③苗種患病時用2~3ppm亞甲基藍全池潑灑或10ppm制霉素藥浴。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南養殖常見傳染性疾病白頭白嘴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293] | 11-02 |
由細菌感染,病魚吻端及四周皮膚變白腐爛,有絮狀物粘附其上,游動遲緩,體色加深,此病常見于2寸以下魚種。 防治方法:①搗碎大黃用20倍0.3%有氨水浸泡增效后連同汁液全池潑灑,濃度為3~4ppm。②0.3ppm強氯精或2~3ppm高錳酸鉀連續潑灑2天。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南養殖常見傳染性疾病白皮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293] | 11-02 |
由柱狀嗜纖維菌感染。集約化培育的魚種極易感染此病,患病魚從背鰭后端至尾柄末端皮膚發白,呈白霧狀,嚴重時尾鰭腐爛,在水面掙扎不久死亡,若不及時治愈,此病迅速發展,引起暴發死亡! 》乐畏椒ǎ孩俜旨夁^篩動作要輕,喂餌料要充足,防止咬傷殘殺。②1ppm漂白粉或0.1ppmClO2全池潑灑。③用5%的食鹽水與幾滴醋酸浸洗病魚。④2ppm強氯精浸浴魚種15分鐘左右。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南養殖常見傳染性疾病赤皮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520] | 11-02 |
病原是熒光假單胞菌。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發炎呈紅色,嚴重時魚的上下頜及鰓蓋也充血發炎,各種規格魚種均易患此病,特別是6、7月份受機械操作損傷或寄生蟲侵襲后,病菌易侵入魚體,若不及時治愈易繼發水霉病致死。 防治方法:①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②口服新肥素,按照100kg魚用藥20mg左右,以后減半,連用一周,或者用呋喃西林40g制成藥餌,投喂一周。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南養殖常見傳染性疾病腸炎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056] | 11-02 |
由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引起;疾〕跗谕析捇炕蝣挆l充血,解剖可見腸內粘液增多,腸壁局部充血,患病后期,體色變黑離群獨游,全部腸管發炎變紅,腸內無食,出現大量黃色粘液,肛門發炎紅腫,此病主要危害大魚種和成魚,一般在水溫18℃以上開始出現,4~6月常見。 防治方法:①不喂霉爛變質餌料,堅持在餌料中添加0.1%的鮮大蒜汁或適量大蒜素預防,平時注意定期潑灑生石灰預防消毒。②治療可采取水體0.3ppm強氯精消毒的同時,按照每100kg飼料拌入土霉素50~100g,連續投喂一周。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鯰養殖常見傳染性疾病爛鰓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388] | 11-02 |
由柱狀嗜纖維菌感染所致。早期病魚少量鰓絲顏色變淡,附著污泥。身體后端顏色加深,后期癥狀加重,甚至鰓絲腐爛成缺刻,鰓蓋內表面腐爛形成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整個魚體顏色變黑,最終呼吸困難而死,此病主要見于成魚,流行時間在4~8月。 防治方法:平時加強預防,潑灑PSB、EM等益生菌制劑,每半月一次,每次每畝3kg左右,或者在入池入箱前進行免疫浸泡預防。一旦感染,采取20ppm生石灰池潑灑,另外按照每公斤魚每天30mg新肥素拌餌投喂,5~7天一個療程。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鯰養殖技術之營養性疾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399] | 10-27 |
此病與傳統病原生物性疾病不同,若不能正確診治,仍按照生物性病因診療,很可能造成盲目濫用藥物,產生藥殘、藥害。此病發病范圍廣,投喂同種飼料的多數魚均不同程度存在以下病癥:外觀病變不明顯,解剖可見肝臟腫大,顏色變白或黃,膽囊腫大,膽汁變黑,胰臟顏色變淺,病魚零星死亡,主要危害成魚,整個養殖期均可發生。 防治方法:更正飼料配方,嚴把餌料質量關,飼料中適當增加Vc及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另外也可添加一些新型中草藥制劑或微生態制劑改善大口鯰的營養,提高免疫力。 大口鯰相地其它名特水產品種而言,其養殖比較效益可觀,加之它是一種無鱗魚,對藥物較敏感,同時在實際生產中,多數大口鯰病害常以并發癥出現, [查看詳情] |
革胡子鯰養殖常見病疾病如何防治 [閱讀率:7345] | 10-22 |
革胡子鯰從魚苗到成魚,常會生病,尤其是在魚苗、魚種階段。嚴重時會引起全部死亡。其主要疾病有: (1)腸炎:如果發現魚得了腸炎病,應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或20%的食鹽水來浸浴,或者在飼料中拌入“痢特靈”(1~2片/千克體重)。 (2)四棘蟲。河1立方米水加0.3克的晶體敵百蟲進行全面潑灑。 (3)累枝蟲。河胠立方米水加0.2克硫酸亞鐵再加0.5克硫酸銅混合后全面潑灑。 (4)車輪蟲。河1立方米水加0.5克硫酸銅全面潑灑。 [查看詳情] |
塘鲺魚養殖過程中的幾個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術 [閱讀率:15495] | 10-21 |
塘鲺在魚苗和魚種階段病害較多,應重點防治。首先應做好魚塘、池水及魚苗(種)入池時的消毒工作,其次應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如不少地方在養塘鲺的池塘上搭棚養雞,雞糞直接排入池塘,造成水質污染和病原體的傳入,引起塘鲺患病。因此,雞糞要收集后經生石灰消毒才可投入魚塘作基肥用。 一、黑體病 又稱吊頸病,魚體發黑、消瘦、停食,嚴重時魚體頭部向上,垂直于水表層,直至死亡。檢查病魚,在胸鰭內側有一圓形紅色血斑,鰭條潰爛,在其頭的背部出現霉斑點。此病由細菌感染引起,在飼料不足、水質污染時易患此病。發現后應立即徹底換水,可用水體凈化劑每畝250克凈化水體,4~6小時后,用二氧化氯消毒劑每畝2公斤進行 [查看詳情] |
胡子鯰魚養殖技術之水霉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7243] | 10-20 |
病因:因水霉菌感染引起。 病癥:感染水霉往往是由于魚體體表出現創傷或魚卵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出現成叢的菌絲,形成棉絮狀菌絲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魚運動不正常,常浮游于水面后死亡。 防治: 1) 用1/15000濃度的孔石綠溶液洗病魚20-30分鐘; 2) 用30-40%的食鹽水浸洗5-30分鐘; 3) 用“魚菌清系列消毒劑”全池潑灑消毒。 [查看詳情] |
藕田里養殖革胡子鯰常見病水霉病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7425] | 10-16 |
1.病原:水霉、綿霉。 2.癥狀:感染水霉菌往往是由于魚體體表出現創傷或魚卵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出現成叢的菌絲,形成棉絮狀,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魚食欲減退,運動不正常,常浮游于水面后死亡。 3.防治措施 (1)池塘消毒:用生石灰消毒池塘,可以減少此病發生。 (2)預防魚體受傷:在捕撈、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同時注意放養規格一致,密度不宜過大。 (3)鹽水浸。河30%~40%食鹽水浸洗病魚5~30分鐘。 (4)發病期間全池潑灑食鹽和小蘇打水合劑,用藥劑量均為0.04%。 [查看詳情] |
藕田里養殖革胡子鯰常見病三代蟲病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6804] | 10-16 |
1.病原:由三代蟲寄生引起。 2.癥狀:三代蟲的蟲體寄生于魚體體表或鰓瓣上,病魚體表黏液增多。輕度感染者,體表有許多充血的紅色小點;嚴重感染者,皮膚及肌肉蝕去,暴露出鰭條或者脊椎骨,病魚外部癥狀常誤認為互相斗毆損傷。三代蟲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魚大量死亡。 3.防治措施:用濃度為25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洗病魚15~30分。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鯰養殖常見病寄生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7481] | 10-14 |
當小瓜蟲大量寄生在魚的體表、鰭條和鰓上時,肉眼可見有許多小白點(故俗稱白點。,蟲子必須在解剖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清楚。其他原生動物如黏孢子蟲、斜管蟲、杯體蟲等也只有通過鏡檢才能確診。小瓜蟲病的危害最大,常引發大批苗種死亡。對小瓜蟲病的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一般將患小瓜蟲病的病魚撈出另池飼養。原池用福爾馬林液消毒,殺死其孢囊;斜管蟲和車輪蟲并發癥可用0.4毫克/升的硫酸銅全池遍灑防治,黏孢子蟲能在魚體各個部位寄生,形成奶黃色或乳白色大小不一的孢囊,防治方法是先是用1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液浸浴,再用0.2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遍灑。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鯰養殖常見病白頭白嘴或白尾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9110] | 10-14 |
白頭白嘴或白尾病均由細菌引起。癥狀是頭部、嘴圈或肛后之尾部皮膚發白,與體色顯著不同,這在水中看得更清楚。全長2~5厘米的苗種易生此病。防治方法有:每立方米水體用0.3克強氯精兌水全池遍灑,連用3天;或用2.5%的食鹽加少許醋浸洗病魚;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全池潑灑,使池水成1毫克/升的濃度。 [查看詳情] |
藕田里養殖革胡子鯰常見病車輪蟲病的防治 [閱讀率:6856] | 10-14 |
1.病原:由車輪蟲寄生引起。 2.癥狀:病魚體色變黑,觸須卷曲,嚴重者魚體垂懸浮于水面或靜沉于池底。鏡檢魚的鰓部、體表,發現有大量車輪蟲。車輪蟲的感染率很高,嚴重時致病率可高達100%,并造成病魚大量死亡。此病主要發生于魚種(體長2.5~10厘米)階段。 3.防治措施:魚種在2.5~10.0厘米時,每立方米水體用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 [查看詳情] |
藕田里養殖革胡子鯰常見病腸炎病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6820] | 10-12 |
1.病原:腸型點狀氣單胞菌。 2.癥狀:此病多發生于魚種期,原因是由于投餌過多或餌料變質,造成水質污染而引起消化道感染。病魚發病不久即失去食欲,以后隨疾病發展,腹部膨大,體色變黑,離群緩游,不久便死亡。外觀肛門外凸紅腫,嚴重者腹部半透明,可見內臟,腹腔充積黃水,腸壁微血管充血或破裂,外溢血使腸壁呈紅褐色,腸內無食物,含有黃色黏液。 3.防治措施:投喂鮮活餌料,并將其用清水漂洗干凈。在魚病流行季節,每半個月投喂1次藥餌(每40千克飼料添加土毒素100克制成藥餌)預防,每天喂2次,按魚體重3%~5%投喂,連喂3天。治療時,每40千克飼料添加土霉素200克制成藥餌,1天2次,連喂3~5 [查看詳情] |
南方大口鯰養殖常見病害防治技術 [閱讀率:8136] | 10-05 |
在10多年的研究與生產推廣中,已發現的疾病有白頭白嘴病、白尾病、打印病、潰瘍病、出血病、爛尾病、爛鰓病、腸炎病、斜管蟲病、絳蟲病、車輪蟲病、小瓜蟲病、杯體蟲病、盤鉤蟲病、錨頭鳋病、鲺病、錐體蟲病、氣泡病、萎癟病、肝脂肪性腫大等20余種。但從總體上說大口鲇的抗病能力比較強,常見的或危害嚴重的疾病只有幾種,如苗種階段易患白頭白嘴或白尾病、出血病和小瓜蟲病,成魚階段易患腸炎或鲺病,親魚易患打印病、爛尾病等。大口鲇的敵害有水蜈蚣(龍虱幼蟲)、水網藻、水鳥、蛙、蛇等。 發病原因: (1)魚池未經清塘消毒或消毒處理不徹底,或所用的消毒藥物已嚴重失效。 (2)苗種的放養密度過大或水質變壞 [查看詳情] |